跳至主要內容

2015-16年度 學術講座「新詞的衍生和華語教學——語言的規範和描寫」及「從聲韻學探究古典詩歌的音樂性——語言學與文學的結合」

  • 2016年01月27日-2016年02月03日 | 14:30 - 16:30
  • D2-LP-04 (27 Jan) ; B4-LP-03 (3 Feb)
  • 中國語言學系
  • 講座
  • 29486134
  • 普通話
  • 竺家寧教授
  • 中國語言學系

講者:竺家寧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講座分為兩場,詳情如下:

 

第一場

第二場

講題:

新詞的衍生和華語教學

——語言的規範和描寫

從聲韻學探究古典詩歌的音樂性

——語言學與文學的結合

日期:

2016年1月27日(星期三)

2016年2月3日(星期三)

時間:

下午2:30至4:30

下午2:30至4:30

地點:

D2-LP-04

B4-LP-03

語言:

普通話

普通話

摘要:

一個語言在經歷了長久的分隔之後,會由於社會狀況的不同而循著不同的方式發展,於是相當時日之後,會呈現相當的落差。這些差異在兩岸開放之後,由於接觸頻繁,會很容易地被觀察到,造成交流的障礙與誤解。新詞研究是傳統訓詁學所忽略的,也沒有受到一般詞典學者的重視,一直到九零年代,才有一批新詞詞典產生,記錄了詞彙產生的過程和發展的方向,使我們可以逐漸觀察和掌握詞彙的衍生和孳乳。這是一項語言教學、詞彙學、詞典學、理論語言學、和語言規範的重要基礎工作。因此,很需要積極的鼓勵和培養年輕學者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

唐詩的賞析,歷來多半從文學角度切入,但是,唐詩在語言上的創造性又在哪裡呢?這個問題,僅僅從文學的角度很難完整地陳述出來。近年來音韻學快速發展,改變了中國傳統詩歌賞析的視野,不僅僅觀察文學作品中所呈現的情境內容,更重要的是,開始注意文學作品所塑造的語言形式,從聲韻的不同角度來觀察作品的語言特色,描寫詩人運用語言的技巧與風格。於是,我們就能夠更清楚看到作品的完整樣貌。近一百年來,現代語言學和音韻學的發展,使我們更具備了分析詩歌音樂性的能力,也使我們認識了傳統文學角度所論述的詩歌韻律層面是不足的。

本講座納入「中文教育課程學術活動獎勵計劃」,參加同學可獲發證書。
如有查詢或報名,歡迎致電2948-6134(李小姐)。

2015-16年度 學術講座「新詞的衍生和華語教學——語言的規範和描寫」及「從聲韻學探究古典詩歌的音樂性——語言學與文學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