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填补中国当代史教学空隙 教大中国历史教育学士培育专业准教师

  • 2023年05月30日
  • 专题故事
  • 人文学院

「哪个同学不爱听故事?」对教大中国历史教育荣誉学士课程副主任许国惠博士而言,历史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事实,「读历史是学习人的故事和经历——这样看待历史会觉得它有趣得多。」

 

要熟记年份、朝代更替、历史大事,无论是中学生或大学生,都会望而生畏。作为过来人,许博士她认为首先要培养准教师对历史的热忱,否则很难令学生感兴趣。

 

教大「看动画・学历史」系列 助教师打破沉闷课堂

 

许博士有份参与制作的免费教材「看动画・学历史」系列,成为不少老师在课堂提升学生兴趣的锦囊妙计,自2018年推出至今已播放超过七百万次。它旨在打破历史科沉闷的刻板印象,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许博士表示,死记硬背并非学习历史的精髓,「大学的中史科着重史料分析,强调学生批判思考的能力。」近年社会对中国历史科屡有争论,对此许博士认为,看待历史的态度至为关键,「不扭曲事实,通过历史原材料说话——这才符合做历史研究的道德。」

 

突破传统课程框架 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

 

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到初中才开始有系统地学习中国历史。自2015年开办的教大中国历史教育荣誉学士,除了按照中学的课程需要而设计,也加入不少外国史料,以提供不同角度让同学思考。学生既可获得中国传统的史学训练,亦有机会吸收西方史料及理论,以培养全方位思考的能力。

 

许博士鼓励学生除了核心科目外,积极修读历史或中国历史选修科,以涉猎不同时期的历史,充分装备自己,方可应付日后的教学工作。课程包含两个阶段的实习,而学生到中学实习前,必须至少掌握一项教学法,以实践所学。

 

课程改革      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必修科

 

本地初中三年的中国历史课程,只涵盖现代中国的历史,包括五四运动、日军侵华等,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就鲜有触及。许博士表示,有毕业生曾反映他们在执教这段近代史时遇上困难。因此,大学课程改革时特别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为必修科,以弥补中国当代史教学的空隙。

 

「历史一路在发展,时间一直在过去。现代中国史只涵盖至1949年,但现在已经是2023年,我们要补上这段历史。」许博士补充,加入专门研究当代史的课程,能够弥补香港的大学和中学在课程上的不足。她希望课程的改革令将来的毕业生在学校执起教鞭时更得心应手。

 

体验不同教学模式 亲访古迹收获多元学习经历

 

为了扩阔学生视野,课程亦为他们提供文化交流计划,鼓励他们跳出书本的框架。许博士曾带领学生到访内地多间大学交流,包括上海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体验不同课堂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她认为与香港相比,内地的课堂未必有很多互动,但内地用普通话授课,这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大有裨益。此外,她也会在课余时间带学生走访历史古迹和博物馆,以加深学生对不同历史的了解。

 

除了学术知识,生活体验也是学生在内地交流中的重要收获。「有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了近十天,不但对内地的生活方式认识更多,晚上还会用当地手机应用程式点外卖!」许博士笑道。

 

透过全方位的学习经历,学生不但获得专业的史学知识,也能掌握多元的教学技巧,于毕业后更可申请成为注册教师。除了教育行业,毕业生亦可在非教学职位上发挥所长,例如编辑、博物馆或政府部门等,出路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