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院长寄语​​​​​​​

Professor John Erni

人文学院年内有多项令人振奋的新发展,我欣然在此与各位分享。由2025-26学年开始,院内大部分本科生将修读双主修课程。无论兼修英国语文教育学士及英语研究及数码传讯文学士,还是兼修中国历史教育学士及文化传承教育与艺术管理文学士,本院毕业生将具备更全面的能力,迎来更广阔的就业前景。本院新开办的数码中国文化与传意文学士课程亦强调跨学科元素,让毕业生在数码中国年代能够从事多元的文化工作。总括而言,人文学院致力确保毕业生能在教育界及其他领域觅得充实富意义的工作。
 
在研究方面,学院最近推出了针对人文研究本质和范畴的全新跨学科及跨部门研究奖资助计划,此资助计划支持探讨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文化和环境事务复杂性的研究,致力开创新领域。谈到跨学科人文研究,学院层面的焦点研究项目 -- 数码人文、关怀文化之比较研究及可持续发展人文,继续取得丰硕成果。项目内容包含学术讨论和出版刊物、透过与非牟利机构合作展开关怀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社区学习、在课堂上利用创新手法发展出关怀式教学法等。其中,关怀文化之比较研究项目更获得本地传媒正面报导。
 
人文学院积极响应政府增收非本地生的计划,录取来自哈萨克斯坦、越南、缅甸、菲律宾、中国内地等地的新生。学院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拓新的合作途径,包括在2024年12月举办国际化旗舰活动「Hong Kong meets Kazakhstan: A Humanities Cultural Crossroads with the Belt & Road」,以及开展探索一带一路音乐传统中艺术创造力和文化真实性的崭新研究项目。此外,我们正与芬兰、印尼、哈萨克斯坦、泰国、德国等地的伙伴合作,将协作式网上跨国学习融入多个课程中。
 
在2025年2月,人文学院在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营运的绿汇学苑举行首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教职员退修会」。学院领导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就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院内的工作展开广泛讨论。对学院而言,这意味深入思考如何透过教学、研究、国际合作和知识分享,促进社会、文化以及人类与非人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将会在2025年夏季举行的「Dialectics of Care 」研讨会和2026年春季举行的「Sustainable Humanities 」研讨会中作进一步探讨。
 
人文学院秉持创新精神、跨学科视野、多元共融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致力实践于各项工作之中。

 

人文学院院长
陈锦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