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Emblem of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culty of Humanities

漢譯佛經與漢語代詞研究工作坊 暨 《佛經漢譯與漢語代詞的發展》定稿會

  • 29 Dec, 2018 - 31 Dec, 2018
  • C-LP-02
  •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 Cantonese | Putonghua
  • 魏培泉; 董志翹;汪維輝; 朱慶之
  •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工作坊概覽

 

佛經漢譯影響中古以降的漢語發展演變,是佛教漢語研究的重點。

 

漢語代詞在中古出現明顯的變化。包括舊有代詞的句法功能和位置有所改變,比如「其」在上古不能出現在大句主語的位置,中古發生了變化、上古某些代詞的格意義的消失;也包括新代詞的產生,比如第三人稱專用代詞「渠」,以及兩者的綜合——獨立的第三人稱代詞的產生;此外,數標記(集合量標記)的出現也是一種重要的變化。對於漢語代詞的發展演變,我們相信還有許多尚未發現的東西值得研究。

 

此次工作坊圍繞「漢譯佛經」和「漢語代詞的發展與研究」這兩個關鍵詞,旨在挖掘二者之間的可能聯繫,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進行討論。討論內容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一、 中古漢語代詞專題研究綜述

 

關鍵詞:中古漢語,代詞,專題,研究綜述

中古漢語:以魏晉南北朝為中心,上至東漢,下至中唐的漢語

代詞:包括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

專題:代詞研究的某些熱點問題

研究綜述:有哪些已有的研究?取得了哪些進展?不足和今後的方向是什麼,等等。

 

二、對中古文獻代詞的專書描寫或專題描寫

關鍵詞:中古文獻,代詞,描寫

中古文獻:包括本土文獻和漢譯佛經兩類。

專書:重要且具代表性的專書,最好是過去缺乏深入研究者。可按語體分類,如書面語、口語或白話文。

專題:以某個熱點問題為導向。

描寫:從形式、語義和句法表現等多個角度,對研究問題作細緻、有系統的描寫。

 

三、漢語代詞在中古時代的發展變化

關鍵詞:中古時代,發展,變化

中古時代:以魏晉南北朝為中心,上至東漢,下至中唐。

發展:有哪些新的代詞出現?它們與原有代詞的關係是替換還是共存?

變化:與原有的代詞及其用法相比,新的代詞有何不同?(「原有」是相對的概念,包括上古以及中古各個時期。)

 

四、以梵漢對勘為基礎的中古譯經代詞的專書研究或專題研究

關鍵詞:梵漢對勘為基礎的中古譯經,專書研究,專題研究

梵漢對勘為基礎的中古譯經:指法華經、維摩詰經、俱舍論、金剛經、大阿彌陀經、撰集百緣經、道行般若經、佛所行贊等已進行過梵漢比較研究的專書。

專書研究:就其中一部經的代詞作系統的描寫和分析,重點在於說明譯經與平行原典的可能聯繫。

專題研究:就代詞的某一類別在上述譯經中的表現,作系統的描寫和分析,重點同樣是譯經與平行原典的可能關係。

 

時間:2018年12月29日至31日(29-30日工作坊,31日上午定稿會)
地點:香港教育大學(大埔主校區)C座LP層,C-LP-02室。
主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
 
 

本次工作坊由GRF和「蔣震冠名講座教授」基金聯合資助,特此鳴謝。

 

漢譯佛經與漢語代詞研究工作坊 暨 《佛經漢譯與漢語代詞的發展》定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