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 CHENG, Kat Hung Dennis
Chair Professor
- 2948 7245
- B3-1/F-37
- dkhcheng@eduhk.hk
Scholarly Books, Monographs and Chapters
鄭吉雄 (2023)。 周易鄭解。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吉雄, 盧偉成 (2023)。 古典今情:跨越時空的經典閱讀與賞析。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鄭吉雄 (2023,1):〈論先秦思想史中的語言方法〉,范麗梅主編:《離詞、辨言、聞道:古典研究再出發》,(頁7-72),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鄭吉雄 (2022)。 漢學論衡初集。臺北, 臺灣: 臺大出版中心 。More Details
鄭吉雄 (2021)。 《先秦諸子繫年》的歷史考察:方法與思潮。輯於李帆、黃兆強和區志堅編, 《重訪錢穆》上冊 (頁 213-237)。台北: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Dennis K. H. Cheng (2021). Reexamin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Yijing. Benjamin Wai-ming Ng, The Making of the Global Yijing in the Modern World: Cross Cultural Interpretations and Interactions (25-40). Singapore: Springer.
- 鄭吉雄(2019):周易答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19):〈天命・曆法と年號〉,水上 雅晴、田 宗平編,《年号と東アジア──改元の思想と文化》,(頁 551-579),日本,八木書店。
- 劉笑敢, 鄭吉雄, 梁濤(2019):簡帛思想文獻研究:個案與方法,北京,東方出版社。
- 鄭吉雄(2018):周易階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鄭吉雄(2018):論天文曆法與天命,安平秋,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206-235),北京,鳳凰出版社。
- 鄭吉雄(2017):浙東學術研究:近代中國思想史中的知識道德與現世關懷,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15):《易》學與校勘學,劉玉才、水上雅晴編,《經典與校勘論叢》,(頁9-3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鄭吉雄(2013):《近三百年歷史、人物與思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346頁。
- 鄭吉雄(2013):先秦經典「中」字字義分析──兼論〈保訓〉「中」字,輯於陳致主編,《簡帛‧經典‧古史》,(頁181-2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鄭吉雄(2012):《周易玄義詮解》,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60頁。
- 鄭吉雄、林永勝(合編)(2012):《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臺北,臺大出版中心,464頁。
- 佐藤錬太郎、鄭吉雄(編著)(2012):《中國古典の解釈と分析──日本・臺灣の學術交流》,札幌,北海道大學出版會,500頁。
- Dennis Cheng (2011). Reading matters: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s of Interpreting the Classics. Leiden: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Leiden University.
- 鄭吉雄、佐藤鍊太郎(合編)(2010):《臺日學者論東亞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448頁。
- 鄭吉雄(編)(2010):《薰天事業成亮節——錢思亮校長傳》,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304頁。
- 鄭吉雄(編)(2010):《周易經傳文獻新詮》,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95 頁。
- 鄭吉雄(編)(2009):《觀念字解讀與思想史探索》,文獻與詮釋研究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390 頁。
- 鄭吉雄(編)(2008):《語文、經典與東亞儒學》,文獻與詮釋研究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506頁。
- 鄭吉雄(2008):《戴東原經典詮釋的思想史探索》,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480頁。
- 潘美月、鄭吉雄(合編)(2007):《東亞文獻研究資源論集》,文獻與詮釋研究論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428頁。
- 彭林、鄭吉雄(合編)(2005):《清代學術講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358頁。
- 葉國良、鄭吉雄、徐富昌(合編)(2005):《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東亞文明研究叢刊,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445頁。
- 鄭吉雄(主編)(2005):《東亞視域中的近世儒學文獻與思想》,東亞文明研究叢刊,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438頁。
- 鄭吉雄、張寶三(合編)(2005):《東亞傳世漢籍文獻譯解方法初探》,東亞文明研究叢刊,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336頁。
- 鄭吉雄(2004):《易圖象與易詮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398頁。
- 鄭吉雄(2001):《清儒名著述評》,臺北,大安出版社,408頁。
- 鄭吉雄(1990):《王陽明──躬行實踐的儒者》,臺北,幼獅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37頁。
Journal Publications
- 鄭吉雄 (2023)。 《易》數與早期中國數字觀念。 饒宗頤國學院院刊,10,49-108。
- Dennis K. H. Cheng (2023). The Philosophy of Change and the Metaphor of Body: From the I Ching (The Classic of Changes) to Wenxin diaolong (Carving the Dragon with a Literary Heart. Literature and Theology, 37(2), 1-11.
- 鄭吉雄 (2022)。 憶梅廣師。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32(4),125-133。 https://doi.org/10.30103/NICLP
- 鄭吉雄 (2021)。 戴震「以理殺人」說兼義衍釋。 當代儒學研究,31,101-135
- 鄭吉雄 (2021)。 隱士逸民與出處進退──清儒論「隱」。 嶺南學報,14,239-278
- 鄭吉雄(2021):「革」卦「己日乃孚」辨正:再論《周易》異文與一字多義,《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23期,1-12。
- 鄭吉雄(2020):海外漢學發展論衡──以歐美為範疇,《Erudite: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and Education》,第2期,1-59。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20):論二十世紀初《周易》「經傳分離」說的形成,《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5期,1-18。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19):象數與義理之際——朱子與茶山易學的比較,《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 17 期,頁 3-31。
- 鄭吉雄(2018):先秦思想史中的語言方法:義理與訓詁一體性新議,《文史哲》,5,38-67。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18):《周易》全球化:回顧與前瞻(二),《周易研究》,148,5-12。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18):《周易》全球化:回顧與前瞻(一),《《周易研究》》,147,5-13。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17):名、字與概念範疇,《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9:4,13-28。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16):《歸藏》平議,《文與哲 (國科會哲學門)》,28,37-72。
- 鄭吉雄(2016):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長江學術》,52,70-77。
- 鄭吉雄(2016):《易》象新議,《人文中國學報(ISBN: 978-7-5325-8012-5)》,22,171-202。
- 鄭吉雄、傅凱瑄(2015):〈易傳作者問題檢討(下)〉,《《船山學刊》》,99,76-87。
- 鄭吉雄(2015):〈丁茶山《易》學與禮學關係初探〉,《《茶山學》》,26,51-70。
- 鄭吉雄、傅凱瑄(2015):〈《易傳》作者問題檢討(上)〉,《《船山學刊》》,97,頁62-76。
- 鄭吉雄(2015):釋「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國科會哲學門)》,46,63-99。 More Details
- 鄭吉雄(2014):〈東西方《周易》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國學新視野》》,冬季號,80-83。
- 鄭吉雄(2013):試論子思遺說,《文史哲》,335,63-79。
- 鄭吉雄(2012):太一生水釋讀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14輯,145-166。
- 鄭吉雄(2012):論《易經》非占筮紀錄,《《周易研究》》,第2期,24-32。
- 鄭吉雄(2011):論《易傳》對《易經》哲理的詮釋,《《國際漢學家研究基地通訊》》,第3輯,59-79。
- 鄭吉雄(2011):論戴震與章學誠的學術因緣──「理」與「道」的新詮,《《文史哲》「創刊六十周年紀念專號」》,總324期,163-175。
- 鄭吉雄(2010):《易》儒道同源分流論,《《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中國經典文獻詮釋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9輯,75-100。
- 鄭吉雄(2010):章學誠「官師合一」說對科舉制度的批判,《《國學學刊》》,第4期,38-47。
- 鄭吉雄(2010):試從詮釋觀點論易陰陽乾坤字義,《《中國經學》》,第6輯,33-52。
- 鄭吉雄(2010):從遺民到隱逸:道家思想溯源──兼論孔子的身分認同,《《東海人文學報》》,第22期,125-156。
- 鄭吉雄(2009):《周易》「屯」卦音義辨正──敬答成中英教授,《《周易研究》》,第3期(總95期),3-14。
- 鄭吉雄(2009):《易經》身體語言義理的開展──兼論《易》為士大夫之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12輯,4-23。
- 鄭吉雄(2009):何佑森先生學術思想的發展,《《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9卷,第1期,193-211。
- 鄭吉雄(2009):戴東原「群」「欲」觀念の思想史的遡源,《《中國哲學》》,第37期,35-81。
- 鄭吉雄、楊秀芳、朱歧祥、劉承慧(2009):先秦經典「行」字字義的原始與變遷──兼論「五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5期,89-127。
- Dennis Cheng (2008). Interpretations of ‘Yang’ in the Yijing Commentarial Tradi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35, 219-234.
- 鄭吉雄(2008):戴東原「群」、「欲」觀念的思想史回溯,《《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1期,41-52。
- 鄭吉雄(2008):詩賦的創作與新詮──以杜甫《解悶》詩為例,《《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7輯,675-682。
- 鄭吉雄(2008):論《易經》中的飲食與婚配之道,《《周易研究》》,第4期(總第90期),71-78。
- 鄭吉雄(2008):論清儒經典詮釋的拓展與限制,《《山東大學學報》》,第1期,28-41。
- Dennis Cheng (2007). East Asian Semiotics: Graphic Interpretations of Body, Mind and the Univer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emiotics, 23.1-4, 19-37.
- 鄭吉雄(2007):從《太一生水》試論《乾‧彖》所記兩種宇宙論,《《簡帛》》,第2輯,139-150。
- 鄭吉雄(2007):戴東原與乾嘉經典詮釋的思想史背景,《《中國經學》》,第2輯,223-246。
- 鄭吉雄(2007):論易道主剛,《《臺大中文學報》》,第26期,89-118。
- 鄭吉雄(2007):戴東原研究側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哲學與文化》》,第1輯,195-217。
- 鄭吉雄(2006):「易」占に本づく儒道思想の起源に關する試論──併せて易の乾坤陰陽の字義を論ず,《《中國哲學》》,第34期,1-48。
- 鄭吉雄(2006):從儒學「內外」問題論丁茶山對《中庸》的詮釋,《《茶山學》》,第8期,161-234。
- 鄭吉雄(2006):從卦爻辭字義的演繹論《易傳》對《易經》的詮釋,《《漢學研究》》,第24卷,第1期,1-33。
- 鄭吉雄(2006):論象數詮《易》的效用與限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9期,205-236。
- 鄭吉雄(2005):中國古代形上學中數字觀念的發展,《《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2卷,第2期,137-174。
- 鄭吉雄(2005):評丘為君《戴震學的形成》,《《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2卷,第1期,197-213。
- 鄭吉雄(2004):戴東原氣論與漢儒元氣論的歧異,《《臺大中文學報》》,第21期,215-254。
- 鄭吉雄 (2003).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Approaches in Interpreting Yi-jing. Studies of Zhouyi (English-Chinese) Supplement, n., 110-116.
- 鄭吉雄(2003):戴震「分殊」、「一體」觀念的思想史考察,《《中國詮釋學》》,創刊號,88-116。
- 鄭吉雄(2003):論乾坤之德與「一致而百慮」,《清華大學《清華學報》》,第32卷,第1期,145-166。
- 鄭吉雄(2001):乾嘉學者經典詮釋的歷史背景與觀念,《《臺大中文學報》》,第15期,241-281。
- 鄭吉雄(2001):從經典詮釋的角度論儒道《易》圖的類型與變異,《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24期,93-184。
- 鄭吉雄(2001):清代儒學中的會通思想,《《中華學苑》》,第55期,61-95。
- 鄭吉雄(2000):《易圖明辨》與儒道之辨,《《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7期,431-465。
- 鄭吉雄(2000):從經典詮釋傳統論二十世紀《易》詮釋的分期與類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20,21期合刊,175-242。
- 鄭吉雄(2000):錢穆先生治學方法的三點特性,《《文史哲》》,總257期,22-26。
- 鄭吉雄(1999):論全祖望去短集長的治學方法,《《臺大中文學報》》,第11期,339-361。
- 鄭吉雄(1998):讀《清史列傳》對吳偉業仕清背景之擬測,《《臺大中文學報》》,第10期,273-297。
- 鄭吉雄(1996):萬斯同的經世之學,《《臺大中文學報》》,第8期,195-217。
- 鄭吉雄(1995):全祖望論毛奇齡,《《臺大中文學報》》,第7期,281-312。
- 鄭吉雄(1994):陳亮的事功之學,《《臺大中文學報》》,第6期,257-290。
- 鄭吉雄(1992):論章學誠的道與經世思想,《《臺大中文學報》》,第5期,303-328。
- 鄭吉雄(1991):逍遙遊義蠡論,《《中國文學研究》》,第5期,57-64。
- 鄭吉雄(1989):陽明學說的三點特質及其在學術史上的意義,《《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527-558。
- 鄭吉雄(1987):論宋代易圖之學及其後的發展,《《中國文學研究》》,創刊號,1-38。
Conference Papers
- 鄭吉雄(2016,6):〈語言陳述中的先秦思想史芻議〉,「離詞辨言聞道:古典研究再出發研討會」,台灣。
- 鄭吉雄(2016,6):〈論「群」、「獨」與清代儒學思潮〉,「明末清初學術思想史再探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
- Cheng, K.H.D. (2016, April). Beyond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Reexamining the Yizhuan Philosophy. Singapore-Hong Kong-Macau Symposium on Chinese Philosophy 2016, Hong Kong.
- 鄭吉雄(2016,4):〈《歸藏》平議〉,「出土文獻與中國古典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加坡。
- 鄭吉雄(2016,4):〈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曾永義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
- 鄭吉雄(2015,4):〈丁茶山《易》學與《禮》學的關係初探〉,韓國出版基金會暨茶山文化基金會主辦「第十屆茶山學春季研討會」,韓國漢城。
- 鄭吉雄(2015,1):〈釋天〉,論文發表於「經典、經學與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深圳, 中國。
- 鄭吉雄(2014,11):〈論《周易》研究的典範轉移〉,論文發表於「視域與方法:易學與中國哲學前沿論壇」,濟南,中國。
- 鄭吉雄(2014,10):〈《易》象新議〉,論文發表於「中國經典文獻的詮釋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
- 鄭吉雄(2014,9):〈國學與整合〉,論文發表於2014年全國高校國學院院長高層論壇,長沙,中國。
- 鄭吉雄(2014,9):〈東西方《周易》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論文發表於「第二屆中華國學論壇」,香港。
- 鄭吉雄(2014,8):〈《易傳》作者問題檢討〉,論文發表於「第五屆中國國際易道論壇」,太原,中國。
All Other Outputs
- 鄭吉雄 (2015)。 專書評論 [Unearthing the Changes: Recently Discovered Manuscripts of Yi Jing (I Ching) and related texts, Edward L. Shaughnessy]。鄭吉雄,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353-360)。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