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数码传讯课程成就多元人才转型 扩展就业前景
- 2024年05月02日
- 专题故事
- 人文学院
在数码世界中,语言是进行讯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新世代的文科生除了要精通两文三语外,亦需要装备良好的数码科技知识及应用技巧。随着各行各业纷纷加快数码转型的步伐,为提升学生在的竞争力,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开办「英语研究及数码传讯荣誉文学士」课程,内容涵盖英语、语言学、数码科技等范畴,如英语专业培训、数据库管理、电脑辅助翻译、语音科技等,让学生同时掌握人文学科以及数码科技的专业知识,亦了解业界将来发展所需。毕业后可在传统产业如教育、媒体、新闻和出版等行业尽展所长,亦可以胜任国际科技企业或其他技术驱动型的创科公司的工作。
培育两文三语专才,配合数码科技提升竞争力
「单纯英文好,在职场远远不够。」教大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助理教授李烱乐博士道。当年初出茅庐的他,在日资公司任职营业员,「那时上司曾提醒我,要多学资讯科技和数据处理技巧,自我增值,不然跟公司的『传话筒』没有分别。」这番话有如当头棒喝。多年后,当年的教训他念兹在兹,希望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学生少走弯路。适逢教大人文学院现为一年级及高年级入学的学生提供「英语研究和数码传讯荣誉文学士」,他鼓励学生及早装备自己,迎接新挑战。
「作为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大学,我们致力以创新思维,推出创新、实用的课程,回应社会需求。」身兼课程总监的李博士介绍,课程必修部分同时兼备语言研究和编程范畴,旨在双管齐下,为学生打好英文、语言学和数码科技的扎实基础。此外,学生也有机会实践语言相关的数码应用,如语音科技等,理论和实践并重。
成为资讯科技人才的沟通桥梁 促进数码化转型
今时今日,各行各业都拥抱新科技,踏入数码化时代,资讯科技人才供不应求。李博士发现,无论是研发语言学习应用程式还是设计金融科技系统,若软件工程师没受相关的专业训练、或客户没有IT基础,两者沟通上往往会困难重重。「我们希望培养数码传讯人才,能将IT人士在开发过程中的考虑翻译成客户能懂的语言,成为两者沟通的桥梁。」李博士道。
学以致用,实践经验不能少。学生在毕业论文研究中,须自行研发在线聊天机器人或电脑合成人声,「可以讲故事,唱歌也行!」李博士打趣道。实习也是毕业要求之一,务求让学生全面了解各行业的科技运用,为日后投身职场做好准备。
学生自我增值 创造多元就业选择
回顾年少的经历,李博士感慨:「如果当时我懂得这些资讯科技技能,在工作上会更有效率。」这宝贵的一课,驱使他攻读与信息系统相关的硕士学位,为事业发展另辟新径。如今推出的新课程也是同出一辙,希望令学生的职业规划有更多机遇和选择,扩阔就业前景。除了目前接受高年级入学外,「英语研究和数码传讯荣誉文学士」亦会接受一年级入学,并欢迎对英语、语言学及IT有兴趣的学生修读。课程以英文授课,非华语学生也适合报读。
课程全日制授课,毕业生的出路广阔,可加入国际科技公司,或是积极推动、融入科技创新的企业;至于传统行业如教育、媒体、新闻、出版和传播等,近年亦开始数码化,需要操流利英语且熟悉数码科技的人才,才能够轻松在国际化的英语世界中获得最新资讯。李博士道:「说到底,我们都需具备弹性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 跟上科技改变世界的节奏
科技彻底颠覆生活每个领域,即使在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也不例外。李博士说起同侪的新尝试,非常雀跃。「现在没有人再拿着枕头一样厚的书本了。有同事凭大数据和文本挖掘等工具,来分析莎士比亚的著作! 」
新冠疫情令教育数码化,网上教学的新常态,考起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师。「教育不再停留在课室,未来对灵活和弹性的教学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李博士总结说。 世界瞬息万变, 科技日新月异。 李博士语重心长道:「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终身学习,无论日后面对什么挑战,都不会因为要学习新技能而却步。」
放眼世界,在全球化和数码化的大环境下,数码传讯在全球业务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李博士指出,出色的跨文化沟通技巧,有助毕业生在节奏急促、跨越地域的职场上更顺利。 「在日常交流中,语言知识固然是无可取替的重要一环,掌握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同样重要。学生了解后便可以适当调整语气和说话策略,沟通事半功倍。」他解释道。
大湾区将成国际创科中心 跨文化人才有价有市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下,香港和大湾区将发展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吸引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落脚。 李博士预计,本课程毕业生既有扎实的英文基础、又熟悉数码传讯,应该会非常抢手。因此,课程设有「大湾区及其他地区的跨文化交流英语」选修课,充分照顾毕业生未来在跨文化语境工作上的需要。 他补充,除了在香港实习外,学生也可以选择在大湾区实习,熟悉环境。
时移世易,「数据分析技能已是人人必备的基本技能」。李博士提醒同学:「如果你是英文系的学生,而 Excel 对你来说仍然只是一张空白的表格,那么,你或者要想想自己是否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