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及文化公开讲座 2023
- 2023年09月27日-2023年11月22日
- 人文学院
- 讲座
- 国语
- 赵冬梅教授
- 人文学院
简介
人文学院非常荣幸邀得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及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 赵冬梅教授于9月27日至11月22日在教大主讲五场公开实体讲座,现诚邀各同事、同学、校友、学者及有兴趣的人士报名参加。讲座详情如下:
讲座详情
讲者 | 赵冬梅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及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历史教育计划」访问教授 |
语言 | 普通话 |
地点 | 香港教育大学(大埔校园) (实体讲座) |
报名 | 立即报名 |
查询 | fhm-event@eduhk.hk |
备注 |
|
《讲座一》
题目:
《华夏群星闪耀时(上)》
讲者:
赵冬梅教授
- 2023年9月27日(三)
- 下午2:00 – 3:30
- D2-LP-05
- 主持:商海锋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
摘要: 1040~80年代的北宋,造就了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司马光、王安 石、沈括、苏轼、苏辙等闪闪发光的人物,称得上是「华夏群星闪耀 时」。闪耀的华夏群星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 科举出身的士大夫。这 是帝制中国发展史上的一群「新人」官僚,「他们是文臣中的儒臣」, 「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有「大忠」 之义,秉持道统,辅弼政统,由此创造了「帝制时期儒家政治的最好 成绩」,遂使宋代成为陈寅恪先生所谓「华夏民族之文化」的「造极 之世」。讲座将分享华夏群星之风神俊彩,分析最好成绩的形成原因。
《讲座二》
题目:
《华夏群星闪耀时(下)》
讲者:
赵冬梅教授
- 2023年10月10日(二)
- 上午11:30 – 下午1:00
- D3-LP-07
- 主持:姜钟赫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助理教授
摘要: 「帝制时期儒家政治的最好成绩」并未延续,神宗朝王安石变法是「大宋之变」的转折之机。大变法造成了宋朝政治的法家转向,说一不二的「国是」政治模式取代了「异论相搅」的多元政治模式,皇帝和他所信任的宰相决定一切,普通官员乃至其他宰执的议政权受到压缩,「迎合上意」受到鼓励,政府增收成为政策的首要目标,民间疾苦可以被忽略,官僚的工具性增强,效率提高,矛盾加剧,官僚集团最终陷入恶性分裂,集团利益压倒朝廷国家的整体利益,迫害、清洗伴随着政治黑名单,在金人兵临城下之前,北宋朝廷已腐败不堪。本讲分析转折发生的原因。
《讲座三》
题目:
「帝制时期的王朝政治」:我的想法和做法
讲者:
赵冬梅教授
- 2023年10月24日(二)
- 上午11:30 – 下午1:00
- D3-LP-07
- 主持:冯志弘博士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副教授及署理系主任
摘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皇帝世袭,官僚选任,郡县分立,中央集权,由此以至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帝制统治中国两千多年。自始皇帝以降,所有皇帝的万世一系梦想一一破灭。帝制中国以朝代更替为历史演进方式。不同王朝在政治结构上是同质的,具有相同的制度和思想基础,同样以长治久安万世一系为最高追求,追求权力向中央和皇帝的集中。从研究者的角度看,王朝政治竞争通常以历时性的「朝代竞赛」(而非共时性的国际竞争)的形式展开,对某一王朝全过程的深入考察和剖析可以获得理解帝制的密钥。
《讲座四》
题目:
苏轼,在司马光与王安石之间
讲者:
赵冬梅教授
- 2023年11月7日(二)
- 上午11:30 – 下午1:00
- D3-LP-07
- 主持:梁佩云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学术质素保证及提升)
摘要: 司马光与王安石属于同一政治代际,苏轼则晚一辈。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和苏轼都是反对派,司马光赋闲洛阳十五年,苏轼先因反对而自请外放,后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成为苏东坡。神宗驾崩,哲宗幼年继位,太皇太后摄政,司马光主政,苏轼还朝,王安石薨逝。苏轼受司马光指示,为王安石起草《赠太傅制》,盖棺论定。讲座撇开宋人笔记的揣测之说,打破传统观点,从《赠太傅制》《与杨元素书》等苏轼同期亲书文字出发,做文本分析,深入分析苏轼对王、对马态度,揭示苏轼政治人格之独立。
《讲座五》
题目:
传统中国,何为「真实」?
讲者:
赵冬梅教授
- 2023年11月22日(三)
- 下午2:00 – 3:30
- D2-LP-05
- 主持:郑吉雄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文化历史讲座教授
摘要: 讲座的主题是传统中国的「真实观」,即传统时期中国人对「如何是真实表达」的看法。结论其实很简单,传统中国并不以「(尽可能)符合客观发生」为真实表达,传统的「真实表达」是道德至上的,「真」 「善」 「美」三德,善在真之上,唯有符合善的真才是美的。这种「真实观」贯穿在从孔子到近代以前的整个传统时期,政治实践、历史写作诸领域。也就是说,哪怕人们津津乐道的传统史学中的「实录」传统也并不求以「符合客观发生」为目标。讲座将带同听众一道,通过「史料细读」认识、反思传统中国的「真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