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教育大學校徽
人文學院
中國語言學系

名家學者講座系列:二語習得中第一語言遷移的方向性及經濟學原理

  • 2022年08月26日 | 15:00 - 16:30
  • ZOOM線上講座
  • 講座
  • 普通話
  • 袁博平教授
  •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將舉辦名家學者講座系列,詳情如下:

 

講題:二語習得中第一語言遷移的方向性及經濟學原理
講者:袁博平教授
日期:2022年8月26日(星期五)
時間:15:00 - 16:30 (香港時間UTC+8)
形式:ZOOM線上會議
語言:普通話
報名連結:https://eduhk.au1.qualtrics.com/jfe/form/SV_eaqnxF05VkokwHs

*Zoom講座連結將於8月25日以電郵發送,敬請留意

 

講座摘要:
          筆者(2001,2004,2007,2009)曾對美國學者Schwartz和Sprouse (1994,1996)提出的「第一語言全面遷移」(Full Transfer) 理論假設提出了質疑,並認為雖然第一語言遷移在二語習得中是經常發生的現象,但並非是必然發生的現象。 本文將報告兩項實證研究,對二語英語語篇和二語漢語語篇進行對比,重點考察母語是漢語的英語學習者在回答英語wh-疑問句時,如何選擇使用雙賓結構和介賓結構,以及母語是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在回答漢語wh-疑問句時如何選擇使用雙賓結構和介賓結構。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筆者(2001)提出的觀點,即:第一語言遷移是一個相對的現象,而不是絕對的現象,它並不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它是有方向性的。喬姆斯基(1995,1998)《最簡方案》裡的一個論點就是,人類語言的操作遵循經濟性原則,語言單位的衍生應該越簡單越好,儘量減少操作程序。如果人類語言中的這種經濟性原則也適用於第二語言,那麼經濟學原理能夠抵消第一語言遷移在二語習得中的影響,也就不足為怪了。經濟學原理能夠抵消第一語言遷移在二語習得中的影響這一推理,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母語是漢語的英語學習者在學習英語語篇時,受到漢語重複模仿策略的極大而又廣泛的影響, 而母語是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語篇時卻幾乎沒有受到第一語言遷移的影響,我們認為這是二語習得中經濟學原理抵消第一語言遷移的典型例子。在二語習得中,第一語言的影響確實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但它會有方向性,而經濟學原理是影響其方向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一語言遷移的方向性不僅存在於二語句法,語篇當中,而且很可能也存在於二語的其他分支。
 
講者介紹:
         袁博平,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劍橋大學博士生導師,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院士,國際期刊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John Benjamins)主編,Second Language Research,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Lingua,《外語教學與研究》,《現代外語》,《世界漢語教學》等期刊編委,其研究興趣包括二語和多語習得及其研究方法,在國際主流學術刊物和中國重要學術刊物發表過八十餘篇論文, 出版兩部英漢-漢英詞典(牛津大學出版社)。
 

歡迎各位踴躍參與。

 

本講座納入「中文教育課程學術活動獎勵計劃 2021/22」,有意參加講座的A5B060課程學員請在報名時填妥補充資料說明。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 lamcl@eduhk.hk


詳情請參閱夾附海報。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