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育名家學者聯合講座
- 2022年09月30日 | 14:30 – 16:30(UTC+8)
- ZOOM線上講座
- 講座
- 林浩昌博士
誠邀參與由香港教育大學與南洋理工大學合辦的
「中文教育名家學者聯合講座」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與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將於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舉行講座,由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員林浩昌博士及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胡月寶副教授主講。講題分別為「兒童漢字學習的現象圖析學分析及其教學啟示」及「基於『TMAM教材可接受模式』的教材評價實施:以新加坡2021年中學華文新教材教師感知調查為例」。現誠邀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人仕一同參與及交流。講座詳情如下:
日期:2022年9月30日(星期五)
時間:14:30 – 16:30(UTC+8)
ZOOM ID:950 5203 6899
ZOOM 密碼:373 905
主持:廖先博士(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副系主任兼助理教授、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總監)
講座(一)
講題:「兒童漢字學習的現象圖析學分析及其教學啟示」
講者:林浩昌博士(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成員)
講座摘要:現象圖析學研究旨在描述學習者就某一特定學習內容的看法,探究這些看法有甚麼質的不同。研究結果有助於教師的教學實務,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看法才能有效施教。講者為大學的教師培育者,致力提升幼稚園與小學教師的語文教學。研究旨趣在於,蒐集兒童與教師對於漢字各方面的看法,這些看法(尤其是錯誤)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研究假設學習者看法可在其行為、訪談、學習成果中呈現出來。在這次講座中,講者會綜合論述自己過往多年來的研究結果,曾研究過的學習內容包括:認字、寫字、部件、筆順、口語詞彙等。教師的教學可依據這些學習者看法而設計,講者期望研究對教師教學專業知識的發展有所貢獻。
講座(二)
講題:「基於『TMAM教材可接受模式』的教材評價實施:以新加坡2021年中學華文新教材教師感知調查為例」
講者:胡月寶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副教授)
講座摘要:本文以新加坡2021年中學華文新教材實施為例,通過教師教材感知問捲調查,以「教材可接受模式」(Teaching Material Acceptance Model)為教材評價的框架,探討教師對教材改革的接受度。研究結果有四:一、教師對教材實用性的可接受度極高。教師對這一套內容豐富多元、真實而生活化,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言能力,並結合資訊科技的新教材的質量表示認同。二、教材可接受模式初步檢測結果顯示,教師對教材的感知普遍出現不協調現象,對一些新板塊存在介於中度至高度的排斥性。三、教材量遠大於課時量的問題是影響教材易用性的主要因素,這是未來課程編制必須正視的;四、相對於教材有用性,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更重視教材易用性。影響教材易用性的乾擾因素包括課時不足、內容太多、備課壓力大、課堂活動耗時、學生程度弱等。教師最終以學生需要與否與時間局限為理由,選擇性使用教材,不但造成明顯的課程資源浪費,更無意間刪除了新課程的改革重點。
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各位踴躍參與!詳情請參閱夾附海報。如有查詢,請電郵至crcle@edu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