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名家學者聯合講座:從口語語料庫探索演變中的語言 —— 以《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爲例
- 2021年12月16日 | 14:30 - 16:00
- 騰訊會議
- 講座
- hyyjzx@pku.edu.cn
- 普通話
- 錢志安博士
-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中國語言及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將合辦語言學名家學者聯合講座,詳情如下:
講題:從口語語料庫探索演變中的語言——以《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爲例
講者:錢志安博士(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主持:范曉蕾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日期:2021年12月16日(星期四)
時間:下午2:30 – 4:00(北京時間UTC+8)
形式:騰訊會議
會議號:185-707-732
會議密碼:211216
語言:普通話
*是次講座毋需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講座摘要:
田野調查是方言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田野調查,我們可以從發音人的材料整理出有關方言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的系統和特徵,但是對於瞭解語言的實際使用還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說,很多時候一個方言裡會有多於一個表達同樣意思的句型同時存在,但是它們的來源不同,使用度也不一樣。如果只依靠傳統的田野調查,我們未必可以具體瞭解這些句型的分佈和使用條件。要得到這樣的量化資料,我們需要有適當的語料。
過去粵語的歷時研究大多依靠早期(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的文獻材料。但是,我們的研究可能會受制於這些文獻,比如文獻的題材和內容,文獻編者的語言背景和語言習慣等等。假如我們能夠加入一些即時的自然口語材料,對粵語歷時研究應該會有更大的幫助。
本報告介紹《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http://hkcc.eduhk.hk) 在粵語研究的價值。語料庫的語料來自二十世紀中期(1940-1970年)香港電影(又稱粵語長片)中的對白,兩個階段收錄了八十套電影的對白,共計約一百萬字。由於語料來自口語,說話人的參與度很高,除了傳統的語法詞彙研究之外,語料也可以做篇章和語用等超出以句子為本的研究。
探討語言的歷時變化,其中一個常見的現像是新舊形式的交替或者並存。不過更有意思的是, 在一些即時的口語材料裡面,我們會找到混合現象(hybrid), 就是新舊形式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句子裡,表面上看起來是不合語法(indeterminacy) 的句子。這些例子很少出現在文獻材料,尤其是教科書材料,但是在口語裡,演員/說話人脫口而出,反映兩種句型在語言中並存,處於交替更新之間,正好為語言演變提供確實的證據。我們將以《香港二十世紀中期粵語語料庫》裡的中性問句為例,討論口語語料反映語言使用的狀況。
歡迎各位踴躍參與。
如有查詢,請電郵至hyyjzx@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