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2021/22学年奖学金得主(下集)
先前已经为大家揭晓了三位品学兼优的公共政策及管理硕士卓越学术奖学金得主,那么今天即将为大家介绍另外两位优秀的国际关系及发展卓越学术奖学金获得者。事不宜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个重返校园的国际关系及发展硕士(MIRD)学生的继续深造之旅,听听他们的获奖秘诀吧!
金融公关精英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新星:丁鑫
“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本科主修新闻专业的丁鑫同学,毕业后选择留港工作。她曾担任财经记者,之后转职成为一名财经公关,主要为港股上市公司和在香港IPO的公司提供有关境外媒体关系和投资者关系的顾问服务,服务过的客户涵盖银行业,金融业,医药行业,能源行业等。丁同学拥有逾七年的工作经验,在重返校园之前已经是一家财经公关公司的总监。
选择MIRD的原因
2018年以后,我切身体会到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是金融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我和工作团队处理的案例当中,越来越多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与国际关系相关的大事件发生。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我意识到唯有通过积极地学习国际关系相关知识才能帮助我更好地捕捉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另外回校持续进修一直是我的梦想,再加上我在30岁之前已经达成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所以选择教大的MIRD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决定。
从在职人士转为学生的身份转变,带给你哪些挑战?
虽然我的父母无条件地支持我,但老实说,直到我真正踏入校园前的那一刻,我还无法确定这个大胆的决定是否正确,毕竟很多人认为我正处于稳定的职业上升期。当我将重返校园深造学习的决定告诉公司时,我的老板、同事甚至客户在惊讶的同时也都为我送出祝福,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我继续向前走。
话说回来,在学习上也有面临不小挑战。首先我是跨专业,以前只是对国际关系有兴趣但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其次,这是我时隔7年后重返校园,因此我刚开始非常担心无法适应校园环境。好在这些担忧在开学后被证实是多余的。无论是在追赶校巴上课的时候、和同学完成团队作业的时候、又或是和老师们讨论交流的时候,在MIRD课程中学习的每一刻都是令我感到欣喜的。
对教大的深刻印象
学系的教授们拥有着多元化的学术背景以及强劲的研究能力,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地思考。因为这种言传身教,我们才会深刻地明白何为辩证性思维。对待教学工作,系里的教授们也是各具特色,认真负责:李肇佑博士教会我要勇于改变;张志健博士让我明白如何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而在未来不再重蹈覆辙;尹伟文博士用数学和统计学使我更理性地看待国际关系;和经纬博士总会运用丰富的案例分析让我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等等。学系里的教授们都是年轻有为的学者,但同时他们都保持谦虚且有极高的包容性。我听过各位教授们讲过最多的话是:“我不一定是对的,欢迎大家和我讨论”。不仅在学习上帮助我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在生活中也教会我时刻保持谦逊,学无止境。
如何利用课余时间来排解压力?
学习与娱乐并不冲突,我始终强调Work-Life Balance。
我热爱一切运动,爬山、游泳、跳舞、普拉提等。我有两张国际潜水执照,在疫情前我排解压力的方式是去各个岛屿潜水,最远去过南半球的汤加追过鲸鱼。香港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钢筋混凝土城市,它有山有海,疫情下爬山也是很好地排解压力的方式。我还非常喜欢游泳,前一段时间我成功横渡了维多利亚港,这也是2021年除了拿到教大MIRD 录取通知书之外最让我感到开心的事情。
未来发展计划
希望“学有所用”,继续为在境外上市或运营的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姐寄语
“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奖学金,所以我觉得意义非凡。”
我在大学时代的成绩并不优异,但我在工作中重新找回自信。当我重回校园时,多少是因为有种“不想再留下遗憾”而拼尽全力,最终获得了奖学金。我可以,你也可以!人生就是永不停止地学习,再一一打破玻璃天花板。以你为名的小说会是平淡或是轰轰烈烈,由你自己决定。
渴望传递更客观冷静的中国声音:张毓
“Good luck lies in effort”
来自中国东北的张毓同学,2020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在本科学习期间,张同学始终秉持着力学笃行的学习态度,自入学起便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大三大四保持绩点3.8+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如“互联网+”下餐饮商家外卖模式的转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走出国门等,在实践中充分施展自己的专业所长。毕业后为了增加对不同行业的了解,以找到真正匹配个人兴趣的工作方向,她广泛尝试了咨询、产品、编辑等多领域的实习。
选择MIRD的原因
在实习过程中,我萌生了对国际新闻行业的兴趣,希冀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也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积累帮助国内民众更好的了解世界。但同时我也意识到,仅仅掌握一门外语是无法实现这些志向的。语言毕竟只是工具,而想要更好地应用这门工具则需要以更多技巧与更系统的知识去辅助。想要更加系统、中立地理解国家政策与国际事务,更需要大量积累国际关系理论与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合理剖析不同国际体系成员行为背后的规律。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明确了自己留学的专业方向。
而深入了解各所学校后,我发现教大MIRD的课程设置与我的兴趣点十分匹配。同时我发现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群英荟萃,拥有多位国关及公共政策领域的专家,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着我,因此最终我在三所港校的offer 中坚定选择了教大MIRD课程。
选择重返校园有哪些挑战? 如何保持高成绩点?
于我而言,重返校园面临到更多的挑战是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身份的转变。本科期间我大多是跟随老师的教学指导和作业布置进行被动学习,而成为研究生后我需要作出更多主动地输入与输出。同时,与本科期间耕耘即收获不同,研究生阶段努力转化为显性成果的速度要缓慢很多。因此我需要改变自己浮躁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做好日常积累,以期待厚积薄发的力量。
特别是这学期开始了网课后,我一方面需要面对网络不定时卡断的窘境,另一方面还需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心理。相比较第一学期前往教室与同学们一起在课堂上头脑风暴,独自对着屏幕的我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开小差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的办法主要有:1,提前制定好一周学习计划,让自己更专注地参与课堂并及时完成作业。2,提前1-2天做好课前预习。借助老师提供的课件资料或阅读书单提前对课程内容作初步的了解,上课时就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吸收新知识。
对教大的深刻印象
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强大的师资阵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系主任李肇佑博士是一名年轻有为的研究学者,从他的课上,我们认识到国际上面临的多种社会发展问题与挑战,以及探究了如何通过国家、公民社会和市场的相互作用解决这些问题。在课程设置上,李老师习惯用问题引出每周的课程主题,让同学们在思考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向核心的概念靠近,使得那些本身有些枯燥的理论能够更透彻的被我们吸收。在小组展示课上,李老师会从展示的内容本身、展示的形式与流程方面及时给出宝贵的建议,帮助我们在之后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继而作出更精彩的演讲。
尹伟文博士是一位博学慎思的学者,本学期我选修了尹老师的两门课程,让我受益颇深。在“国际制度关系与发展”的课程中,尹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极具重要的博弈论知识,并引入时事热点或自身案例辅助我们理解;在“政治经济学”课堂上,尹老师又带领我们思考国家制度、历史与经济的关系。每节课后尹老师都会抽出大量时间耐心地为同学解答问题,在关于论文写作和小组展示思路方面引导同学们进行梳理,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尹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大量涉及数据分析的论文并结合他上课时的专题讲解,我逐渐克服对数字的恐惧,并培养了对定量分析的兴趣。
未来发展计划
一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在MIRD课程学习不但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也提供我和许多优秀的老师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
毕业后,我计划跟随自己心之所向,加入国内对外媒体。利用我在本科期间学习的语言的同时,充分发挥这一年里在MIRD习得的国际关系知识,作为掌握第四权力的媒体人,借助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传递更客观冷静的中国声音。
学姐寄语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语录,在这里想要送给大家:梦想有可能成为现实,生活因此而有趣。愿大家提悬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保持好奇与谦逊,坚定不移的奔赴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