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本学年迎来第二位新成员──Stuti Rawat博士。Stuti于学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未来将会开展其个人研究,并与其他学系成员一同就公众信任、网上教学及社会资本等议题合作进行研究。本学年,Stuti主要任教非营利机构战略管理、政策科学基础及公共管理等课程。同时,她亦会开设不同工作坊予硕士学生,教授学术写作及研究的知识及技巧。'
加入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前,Stuti今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院获得公共政策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着重于研究公共政策及发展的交叉点,以量化方法研究政府农业投资的成因与绩效。她的博士论文荣获2018年新加坡春金集团可持续发展最佳论文奖(Musim Mas Sustainability Dissertation Award),以表彰她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研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期间,Rawat博士积极参与各种研究竞赛,并取得优秀成绩。她获得了201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案例竞赛大奖,并在NUS 3 Minutes Thesis Competition取得季军的好成绩。
Stuti曾于国际水管理研究所(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及The Abdul Latif Jameel贫穷行动实验室担任顾问及副研究员,这些工作经验促使她对于农业政策展开全面的研究。目睹农业在印度等中低收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她认识到完善的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她的研究目标是为有效的政策制定提供证据,同时推进对政策制定过程及政策客体行为的理解。Stuti同时以此视角研究水资源、食物安全、气候变化、行为转变、自然灾害及公共行政等议题。
Stuti过去曾于多间机构担任兼职顾问,包括世界银行、尼泊尔山区综合发展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The Vittorio Dan Segre Foundation (VDSF)等组织。最近亦于剑桥大学为东盟秘书处(ASEAN Secretariat)撰写东盟发展展望报告(ASEAN Development Outlook Report)。
Stuti表示十分喜爱群山环抱中翠绿的教大校园,她亦十分期待疫情后可以与同学面对面交流,带他们一同享受音乐和网球带来的欢乐时光。
Since 1997,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has been subject to test in major controversies especially over national security and constitutional issues. Post-national security law, the optimists hope for the end of disorder and arrival of a 'second transition' while the pessimists worry about the erosion of the city's autonomy and freedom. Apart from growing tensions and fatigu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Hong Kong's political future also faces new turbulence and uncertainty because of escalating US-China conflict. Can the 'two systems' framework still work in th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where past assumptions no longer apply?
本学年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迎来两位新成员加入,分别是讲师关仲然先生(Tommy)及博士后研究员Stuti Rawat博士(Stuti)。稍早前,小编们为他们进行专访,让大家认识及了解他们的研究兴趣。本期先为大家介绍Tommy。
加入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前
Tommy于201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其后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继续攻读理学硕士;目前,他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博士候选人。他的研究兴趣主要是台湾及香港政治,由此延伸到抗争政治、政党政治、以及候选人选拔这几个范畴。他的研究兴趣基础从本科时期开始奠定。他认为,台湾政党作为大中华地区发展最为成熟的代表,不论在课堂上抑或研究中国政治的学者都会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这亦是他作为一个 「香港人却在英国研究台湾」的主要原因之一。
Tommy的两个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又碰巧是出了名的左派作风学校,他也曾在出版书《孤独课》里谈及,在「左翼重镇亚非学院」里,学生都很喜欢参加抗议游行。文化环境势必会对人造成影响的,但带来的并非是激进的,而是批判的思维方式,很难说这不是一种正向的熏陶。无论在香港、台湾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运动和政党斗争都是今年非常「大」或者说热门的话题,这也和他所研究的台湾政党与社会运动关系的博士论文汇合了。
Tommy曾任德国杜宾根大学及台湾中央研究院作访问学者,从香港到英国到德国再到台湾,最后回到香港,他说这是一段在不同且多元化学术氛围里不断成长的经历。研究生时期的Tommy与本科时期的Tommy有很大差别,就是更加投身于纯粹的学术了。他提到在英国学习蛮深刻的一件事是,亚非学院的台湾研究中心每个星期都固定会举办许多活动,不局限主题,邀请不同的客座教授来做不同的分享。他还说到,由于地方局限性,香港学生本身都没有很大的移动性(mobility),本科毕业离开香港以后,漂泊异地留学的这些年,他更能够熟习独立生活。

在教大里的未来计划
Tommy将会在新的学期里教授一年级的2门课程,并同步完成博士论文。
在而今疫情已经成为新常态的新学期,他对于不能和学生面对面授课感到遗憾,与此同时,在线教学也给他带来了挑战。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并不会影响他以朋友的方式来和学生们相处。抛开学术上的指导,也能和学生们一起聊聊校园生活的趣事或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APS,他和一年级的新生们一样是初来乍到,希望师生间能一起互相鼓励打气,尽快适应新环境。
当然,他对学生也有些期许:升入大学以后,一方面:除了上课,更要好好享受大学生活,珍惜短暂且珍贵的时间,勇于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另一方面:牢记作为学生的本职,不要放弃读书。
研究资助局于2020年7月2日公布优配研究金拨款结果。优配研究金是香港高等教育界其中一项旗舰级研究资助计划。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三位学者在本年度成功获得拨款,合共超过160万港元。
研究员 | 学科范畴 | 研究题目 | 拨款金额 |
---|---|---|---|
吕大乐教授 | 人文学及艺术 | Accommodating Chinese Nationalism in Colonial Hong Kong – Emerging Chinese Nationalism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1970s | HK$ 516,374 |
和经纬副教授 | 社会及行为科学 | The Dynamics of Policy Experimentation in the Social Policy Sphere: Policy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in China’s Public Hospital Reform | HK$ 618,000 |
李肇祐副教授 | 社会及行为科学 | High-skilled migration policies of Chinese cities: variation and explanations | HK$ 477,144 |
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副主任(教与学)兼助理教授伍凤嫦博士昨日(七月一日)接受纽约时报访问。在访问中,伍博士表达有关国家安全法对于公民社会及学术界的影响。报导全文请浏览:https://nyti.ms/3dQE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