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校于研究实力和知识分享与转移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我们将继续推动教育研究的前沿发展,从政策、哲学、经济、道德等多元角度,针对政策与实践领域的紧迫问题探寻解决方案。本校跨学科研究主题包括劳动人口能力建设、与家长互动和社区参与、公平、伦理与社会共融,以及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与幸福感。
在始终坚定致力于卓越教育研究的同时,我们已将研究领域扩展至涵盖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环境科学、学习科学、语言学与语言、心理学及社会科学等范畴。展望未来,本校将寻求在新兴科技、体育与健康及幸福感等策略性领域取得突破,并运用校园内外的合作关系抓紧机遇,继续推进教育领域及教育以外的研究和知识分享转移。本校获内部资金和研究配对资金的支持,建立九个策略性研究群落,每个研究群落皆由多元学科研究人员组成,旨在应对、解决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为目标。目前的研究群落涵盖社会科学数据分析、教育科技、环境毒理学、学习科学、语言学及语言、长寿、特殊教育需要、社交媒体、职涯及生涯规划,以及终身学习。这些研究群落将筹集外部研究资助,并建立国际研究联盟,就相关挑战进行大规模优质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随着越来越多教职员汇聚于某个研究兴趣及社会需求领域,我们将继续识别并组建新的研究团队。
我们计划在本校现有的人类行为神经科学、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研究设施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全新的研究基础设施。本校成立了两个全新校级研究中心——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中心实验室和神经科学中心实验室,为教职员和学生提供优质研究的最先进技术平台,同时亦促进多元学科合作及跨学科研究文化的发展。无论建造实体或虚拟研究中心,将继续激发教育人员的创新和合作研究意念。我们最近与本地的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内地的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大学推出研究合作计划,进一步提升本校研究实力。我们亦将积极在中国内地、欧盟和北美寻找研究合作伙伴。本校教职员工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前沿的研究,申请国际科研资金,提升学校在国际科研舞台上的影响力。
2022到2024年间,本校研究人员成功获得逾港币5,000万元的外部研发拨款(如优质教育基金的电子学习配套计划及运动科研资助计划),并将之用于此期间的人工智能、机械人技术、眼动追踪、身体律动及视频技术等相关项目。本校将继续扩建科学技术人才库,并就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计算器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和实验室。除争取更多外间机构如创新科技署的科研拨款外,我们亦将寻求来自商界的创业投资、捐款和赞助。目标是提高更多初创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以提升他们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我们的知识转移工作将由位于香港科技园的创业与研究中心推行。这些初创企业,以及学生实习计划,均受益于香港科技园提供的孵化项目和风险投资活动。本校将通过这些努力,为本地社群、国家和世界带来实际增益。
我们的策略是为教职员创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具影响力研究的科研环境,以帮助他们应对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在国际层面,本校的研究影响将有助提升其学术声誉和研究实力,这在 QS 学科排名中教育与培训、英语语言文学、语言学、心理学及其他学科排名的提升上得以体现。
增进创业精神,巩固研究为本的学习环境
为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本校将巩固研究为本的学习环境,并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研究和知识转移活动的机会。本校在学士学位课程中推动研究为本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教职员指导下参与行动研究,学习磋商技巧,推动解决方案,以应对不同专业、学科领域以及更广泛社会层面的现实问题。此外,我们亦将继续推行学生创新及创业培育计划(INVESTED),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创业培训、国际比赛及初创/实习经验。
研究生院开办的教育硕士课程亦将引入研究为本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将能够参与大学研究中心所提供的研究和创业增值计划。创业增值计划将在未来数年开放予所有修读授课式研究生课程的学生。此外,我们将推出短期实习计划,为各程度学生提供在本校研究中心及相关实验室的学习机会。
过去数年,本校的博士生人数及博士研究生培训规模录得稳健增长。研究生院已制订积极计划,务求进一步提升研究训练的全面性和质量。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透过引入三级学术奖学金配额制及自费模式,将博士生人数增加五成。研究生院将与三个学院及其学系合作,开发并提升专门课程及进阶课程。我们将为新导师和学生提供培训,助他们提升研究质素、效率和影响力。研究式研究生训练计划也将进一步拓展,包含更多与本地及海外其他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联合指导、实验室实习及创业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助本校博士生成为大学和社会的研究主力。
建设研究及知识转移生态圈
本校将积极开拓研究经费渠道,实现来源多元化,广泛吸纳来自不同领域的资金,以支持研究和知识转移。 我们还将加大在培训和支援方面的投入,从而鼓励更多教职员申请研究拨款。我们将利用大额捐款和业界赞助,在研究中嵌入更优质元素。这些均可成为开展具有影响力研究的坚实基础,并有助提升本校学术声誉。例如:本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及教育未来联盟」,让三校各展所长,携手应对大湾区及国家的教育发展需求。我们亦和阿联酋大学在幼儿教育、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及幸福与健康等领域开设联合研究项目。透过资源整合和专业知识,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可增进学校的综合影响力、应对全球挑战,并确保于研究卓越和社会福祉取得稳定进展。这类合作亦能进一步丰富本校学生的学术体验,有利于推进知识转移和创新。
增强香港特区以外的跨学科及整合学科合作
本校矢志运用所有资源和机遇,强化并拓展于香港特区内外的研究及知识转移。新成立的两个学院体现了我们对缔造跨学院及其他内部单位更高层次协同效应的决心,以及本校对巩固与外间机构及学府的跨学科和整合学科合作的承诺。教育发展与创新学院乃大湾区及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及创新中心;而应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来学院则是教育未来背景下的教育科技、国家安全及法律教育、以及创新及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