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成就 2020-2022
學術發展
藉課程創新「培育未來教育家及社會領袖」
- 我們詳細審視現有課程,務求令課程與時俱進,裝備學生迎接日後挑戰,並確保教學內容可切實回應不同界別的人力需求。
- 在「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理念的引領和政府支持下,我們於2022至25年間推出九個新學士課程(當中包括高年級入學課程),內容涵蓋人工智能與教育科技、運動科學及教練、文化遺產教育與藝術管理、綜合環境管理、幼兒與家庭研習、英語研究及數碼傳訊、行政管理、社會創業與發展研究,以及社會學與社區研究等相關領域;課程內容加入大灣區元素、生命及價值教育、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法(國安法),使之更為豐富。與大灣區機構合作的項目將為學生提供實習、學校體驗及研習團等機會,並促進區內年輕人交流。例如,我們正籌劃赴大灣區的人工智能和教育科技機構及大學作實地考察(如華為深圳基地),助畢業生作好準備,把握「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和「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等政策項目所帶來的機遇。高年級入學課程則為擁有副學士/高級文憑資格的學生提供具彈性的專上教育機會,為香港社會及經濟發展培育多元化勞動力。
- 我們將「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及數學」(STEAM)設定為其中一個策略優先領域。為求把STEAM教育完全融入到課程之中,我們引入多種訓練、資源和機會,加強學生的數碼技能。
- 為協助學生緊貼學界的最新發展和課程變更,我們在學校體驗/通識教育/教育研習課程中加入國家安全教育元素。通識教育課程亦正逐漸引入以國家安全教育為核心的正向教育與價值教育科目。此外,我們已開發和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網上學習資源,供本校成員作自學及參考之用。
- 全新學校體驗課程亦已在2019-24的五年全日制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中推行。我們在課程中加插生命及價值教育,以滿足社會對教師專業精神、道德及操守方面的期許。為提升同學在專業精神、操守及道德價值三方面對專業教師身分的認同,課程中加入三個新課題: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價值觀及操守,以及法律知識及守法規範(如國安法及基本法)。評估方式亦重新調整,協助同學就專業教師身分的理解和意識,建立更牢固的基礎。
提升教育素質
- 新冠疫情加快了學與教在生態上的蛻變。我們採用多重策略,提升虛擬學與教的效能和素質,包括為導師和學生開辦網上工作坊、於學校體驗中引入多元教學模式、拓展教大網上教育平台以納入校長及前線教師分享的網絡研討會及工作坊、特定科目網上教學短片及資源,以及建立專業社群以鞏固「新常態」下學與教的交流。
- 2020年至2022年初,本校共舉辦254個關於科技增潤學習、教學及評估的研討會及工作坊,共有3,187人參加。從自評報告可見,學術/教學人員和學生已適應網上教學模式。校內全面意見調查亦顯示,學生對實時線上教學學習體驗的評分有顯著上升,平均分數從2020年3月的5.50提升至2021年5月的6.87,更於2021年11月升至7.65,升幅接近四成。
- 本校所有院系和部門均奉行平等機會原則。我們重視多元化的學生社群,致力為所有同學創造有利的學習環境,使之享有豐富的學習體驗。在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同學就讀期間,本校為他們提供支援方案,不僅包括宿舍,亦在功課及實習、考試與評估等方面作支援,並在他們畢業前提供生涯規劃諮詢服務。我們以創造共融校園環境為目標,務求能促進同學間的學術和社交互動。一項針對SEN學生的調查顯示,這些支援服務成效顯著,83%受訪學生對整體支援服務感到「滿意/非常滿意」。
- 此外,本校為同學提供不同層面的精神健康支援,在課程層面推行全面管理規程,鼓勵受心理困擾或有精神科病徵的同學向院系和學生事務處求助。整全成長發展中心(I-WELL)推出「靜觀、關懷及抗逆能力計劃」,於午膳期間在校內為員工和同學舉辦一系列靜觀練習,提升他們對靜觀的認識、了解其重要性,同時亦鞏固他們的抗逆能力和心理健康。學生事務處除定期舉辦「精神健康急救證書課程」,亦和新生精神康復會合作,於2022-24年推出「身心健康行動計劃」課程。輔導團隊在每年舉辦精神健康篩查之餘,亦透過加強本校轉介網絡及24小時輔導熱線等多個渠道,主動接觸有需要的同學,鼓勵他們接受專業輔導。
- 非華語本地學生方面,學生事務處為他們安排個別諮詢服務,並就時間管理和電郵禮儀等事宜舉辦工作坊,協助他們適應過渡期,融入大學生活。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又任命一位多元、平等與共融專家協助少數族裔新生;而語文教育中心亦特別為非華語生安排增潤中文寫作、廣東話及普通話技巧的學分課程,協助他們應對學習和工作所需。由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開辦的「香港多元化課堂的公平與共融」計劃協助同學了解教室內的多元文化議題;獲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撥款開辦的「賽馬會特教青年學苑」則著意推動校園內本科生與SEN青少年的社會共融。「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由賽馬會撥款及成立,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管理,以期利用實證為本的練習提升非華語生和華裔生的中文學習和社交情緒管理能力。計劃自2016年七月開展以來,教大共獲撥款1.39億港元,並與多間大學和非政府組織合作,加強「文化回應教育」以支援來自少數族裔家庭的非華語生,目標於2026年支援42,000名幼稚園生,包括5,100位非華語生及其教師和家長。教室以外,本地非華語生亦享有多個計劃的支援,如友伴計劃和大使計劃、親身或網上參與的定期工作坊,以及廣東話及普通話教學,協助他們建立對本校的歸屬感,推動校內文化共融。
推動教學無疆界
- 2019年推出的「電子學習與數碼能力策略」,確立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及終身學習漸進模式,以電子學習和數碼能力為雙焦點,有助教大適應虛擬學與教方面的變化。此優勢在本校於疫情期間順利推行的緊急措施中可見一斑。
- 由於新冠疫情,我們轉用網上教學。本校及時擴展資訊科技設施,大幅改善網上學習環境。同時,本校通過「未來教室計劃」建成多個次世代學習設施,利用虛擬現實(VR)、擴增實境(AR)及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探索科技與教學互相結合的協同效應。八間未來教室向教育界展示我們把科技融入多變的實體教室、將之化為多用途虛擬學習環境的成果。這些教室於2021年投入使用,適用於多種教學用途及不同層級學校。每一間課室因應不同主題安裝了相關設備,例如「特殊教育室」配有特闊投影裝置,加強學生的視覺刺激。實習教師可在多個科目中運用VR技術,例如在解釋通識教育及歷史科的抽象概念時以此增加學習成效。VR及AR教學資源可應用到藝術創作(視覺藝術科)、虛擬考察(地理科),以及天文學等科學活動之中。
- 「優化反思學習的大學電子學習歷程檔」計劃旨在協助同學回顧並檢視其學習體驗。計劃第二期於2020年六月開展,不同學院相繼舉辦了三個全校性的分享活動。在教育學士課程和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當中,完成電子學習歷程作反思學習的畢業生從2019/20年度的62.5%增至2020/21年度的85.7%。
- 第二期「增潤大學混合式學習倡導計劃」(BLUE Initiative)於2021年八月完成。該計劃利用一科一網課推動混合式學習,最終開辦了十個迷你開放式網絡課程及七個流動程式,促進同學自主學習。
- 本校於2019/20年度設立「學生優秀電子教學獎」,獎勵在網上教學範疇(包括微型教學及虛擬教學)有傑出表現的學生,嘉許他們對發展及教授網課的卓越貢獻。同時,本校亦正透過「於學校體驗中提升並融合虛擬學與教」等不同項目,開發虛擬學與教短片資源。
帶領教師教育
- 教大畢業生持續獲得僱主青睞。2021年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96.4%本校教育學士課程畢業生於畢業後三個月內已獲聘用或選擇繼續進修;其平均起薪點為$31,383港元。此外,97.3%的學位教師教育文憑畢業生已獲聘或繼續深造,起薪點為$32,633港元。
- 因應疫情,我們在2020/21年引入並推行新學校體驗安排。正常情況下,於教學實習和學校體驗中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例如模擬模式、虛擬模式(同步及/或非同步)以及真實教室教學。
- 本校收集來自幼稚園和學界領袖的意見,又與教育局緊密合作,推出全面更新的在職教師專業進修課程。新課程緊貼學界最新發展和需要,內容涵蓋:重塑孩子遊戲能力、為校長而設的學校改進與領導、中學STEM教育的數學建模、地理課程中的中國地理元素教學、家政 / 科技與生活、數碼時代的文學學習,以及專為幼稚園中層領袖而設的新課程等。
- 如《計劃》所闡述,本校在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的支持下,開設14個生命及價值教育項目。項目覆蓋多個教育範疇內不同層面和科目,顯示本校對推動生命及價值教育的熱誠。透過多個計劃和撥款,超過200間學校逾4,000名學生使用了該服務。本校約120名學生亦受訓成為生命教育大使,將生命和教育原則授予自己的學生,為日後將生命及價值教育融入教學事業作好準備。本校亦為前述的專業發展課程舉辦了逾210個訓練和知識轉移活動。
- 為支援幼稚園和初小發展並提升STEM教育,本校自2020年中推出一系列STEM教育項目,內容包括:(甲)幼兒STEM教育;(乙)利用動畫作STREAM(科學、科技、閱讀、工程、藝術及數學)教育;(丙)於STEM教育中運用以概念為本的STEM教育及綜合生命教育;(丁)透過編程進行STEM教育。此一系列項目中,有一套含十個中外重要科學家生平故事的動畫片集;一套向小學生介紹重要數學概念的30集「數動智多Sing」動畫短片系列;一個以跨學科概念為主、並融入生命教育的STEM學習框架。亦有項目對本地中小學和特殊學校提供支援,助其利用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大專院校」計劃發展STEM教育。
拓展研究生課程
- 自2015/16學年起,本校陸續和德、法、日多家大學合作,開設雙博士學位課程。及至2021/22年度,類似的雙學位課程合作已擴展至碩士課程。博士程度哲學研究生人數於2019/20至2021/22年間從108增至128。同期曾發表過同儕審閱論文的哲學研究生比率亦由38%增加至47%。
- 本校和其他大學的雙學位合作於2020/21學年擴展至碩士程度課程,合作院校來自台灣、阿聯酋和南韓。此等合辦的碩士課程數目從2020/21年的一個增至2021/22年的三個。我們將依照此成功模式,與俄羅斯及哈薩克斯坦的大學合辦學位課程。
- 為提升大灣區整體教師質素,我們為區內學校校長和高級教師提供嚴格訓練。因應早前於深圳及上海開辦校內教育碩士班的成功經驗,我們正與當地夥伴洽商,於大灣區建立基地並開辦合作課程。另一獲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支持的項目「特殊教育支援組」亦已覆蓋大灣區其他城市如深圳、廣州、中山,為當地特殊教育提供亟需的訓練和服務。
- 本校加強與兩所內地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師大)及華南師範大學(華師大)的夥伴關係,聯合開辦3+1合作課程,招收兩校本科生入讀本校人文學院的修課式研究生課程。此等合作將有助我們鞏固和內地夥伴的關係。
- 2018/19至2020/21學年間,學生對教育博士及哲學研究生課程核心科目的教學成效評估(SET)整體平均分為3.60(以4分為滿分)。歷年來,同學們均對課程質素(特別是課程統籌及課程能否滿足他們的學與教計劃)表示滿意。同時,課程導師的熱誠和整體教學質素亦獲同學認同,多年來評分一直高於3.60(以4分為滿分)。
強化本地、國家、地區及國際網絡
- 過去十年,教大多個課程合共錄取約110位精英運動員。2014年,本校和香港體育學院(體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為首間與之合作的教資會資助大學;其後又分別在2021及2022年與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和香港賽馬會簽訂合作備忘錄,為精英運動員和騎師開闢在教大修讀相關課程的途徑。本校又為2022/23年度入讀的新生推出「香港教育大學精英運動員提名計劃」,為精英運動員提供多一個入讀本科課程的途徑。我們為學生運動員安排由精英運動員發展主任統籌的全面支援系統,又委派學術導師為他們提供修業指引。為配合他們的運動事業發展,我們特別作修業安排,為他們調整課量、時間表和學習模式。此外,本校在2021年推出全新「精英運動員友好大學基金」,為本校的奧運選手提供獎學金,支援他們的修業。因應運動員訓練,本校雙管齊下:健康與體育學系致力為體院的精英運動員提供教育及運動訓練,而學生事務處則為其他學生運動員安排運動技巧培訓、專業諮詢及提升團隊精神的全面訓練服務。提升整體運動參與率,將凝聚本校學生歸屬感和奉獻精神,並推廣健康平衡的生活模式。除上述各項之外,教大亦和多個機構合作,設立「精英運動員職業發展實習計劃」,為精英運動員提供就業培訓及實習,開拓他們多元事業發展機會,使他們除了從事教練事業外,還有更多選擇。
- 為推動對國學和悠久中國文化史的研習,本校成立「國學中心」,透過多種學習活動及與本港和大灣區機構合辦研究計劃,推廣對國學經典及傳統價值與美德的研習。
- 我們積極推動本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致力為年輕人在大灣區的相關行業創造新的增長動力和發展機遇。本校在「粵港澳高校聯盟」及「粵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聯盟」的成員身份,有助我們加強與大灣區高等學府、研究機構及政府部門(如華南師範大學、廣州大學、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深圳第二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的學術交流合作。此等合作項目覆蓋多個範疇,包括國家教育、文化教育、大灣區內女性大學教師的專業身份、兒童言語發音障礙、發展金融科技指數等。
- 藉著在區內和全球建立策略聯盟和夥伴關係,本校於學與教、研究和知識轉移均佔領導地位。2017年和世界銀行(世銀)合作的越南項目圓滿結束後,世銀於2020年五月再度邀請本校為柬埔寨提升高教界教學實力。在是次合作中,本校與金邊皇家大學分享我們在課程設計、評估和教學法方面的專業知識。透過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UNESCO Chair)和姊妹大學計劃(UNITWIN)網絡合作,本校亦於2019年開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並獲得豐碩成果。其中一項別具意義的活動——由UNESCO Chair主辦、UNESCO北京辦公室和UNESCO總部協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未來教育論壇」於2022年九月三十日舉行,有來自UNESCO總部和中港18家大學共25位專家參與。論壇廣受好評,提升了對UNESCO報告《一起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為教育打造新社會契約》主題的認識,並就報告對內地和區內的影響作深入討論,圓滿完成目標。
- 教大聯同多個來自本地、區域和國家的國際夥伴,就院系、課程等不同層面籌辦合作項目和活動。這些夥伴來自中國內地、法國、日本、新加坡、南韓、台灣、英國、美國和越南;籌辦活動眾多,包括「性別、語言及教育國際會議」、「科技增進語言學習與教學國際會議」、「基於語料庫的語言學習與教學國際會議」、「大灣區『尊師重道』生命教育徵文比賽」等。本校亦推行其他大學層面的項目如「賽馬會與『文』同樂學習計劃」和「看動畫.學歷史」等。
- 為了未來可進一步發展與合作,本校將繼續拓展國際網絡。人文學院已推出「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歷史教育計劃」之先導計劃,為期兩年,自2022/23學年起廣邀著名學府的國際和國家級知名學者出任訪問教授。
前瞻
- 本校於2022-25三年間進入全新時代,推出大量有助「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理念茁壯成長的教育相關學科課程。未來的日子,我們將繼續鞏固這些新興學科,提升畢業生在學術和教育方面的知識及技能,協助他們在教育界內外均能貢獻社會。為迎接未來三年新增的高年級入學及一年級入學的教育相關學士學位課程,我們將加強學生支援以涵蓋學術指導、事業支援、語文增潤、創業技能和實習體驗。
- 我們將繼續與教育局和學界緊密合作,持續革新教師培訓課程內容,引入新在職教師專業進修課程,務求能緊貼教育界專業標準和要求,與時並進。我們將特別關注在課程內進一步加強大灣區、STEAM教育、生命及價值教育,以及《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元素。
- 作為精英運動員友好大學的先驅和領袖,教大一直為精英運動員提供全面關顧支援,助他們發展可持續的雙軌職業生涯。除增加精英運動員入讀的途徑外,我們亦為已入學的運動員提供學術指導、彈性上課安排、獎學金,以及「精英運動員職業發展實習計劃」等的全面支援。2022-25期間,在教資會的支持下,我們將利用相關優勢,錄取更多精英運動員,並加強對學生運動員的現有支援措施,使他們不單可繼續投身體育賽事和訓練,亦可同時享有由教大提供的優質教育。
- 教大在教育科技方面擁有專業優勢,加上來自本校教學科技中心的堅實支援,使我們成為在教育引入新科技的先驅。面對新冠肺炎造成的「新常態」,我們將為本校師生及學界教師提供更多先進的培訓、分享平台、實用資源,以及智慧學習環境,以提升教學成效。此外,我們在未來數年將更加關注如何促進學生的心理調適。學生事務處將邀請不同專業人員,合作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持續鞏固同學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我們將投入更多心力,訓練同學成為友伴精神健康導師,以便及早識別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同學並作出及時支援。
- 學生亦是教大的持份者,邀請他們一同參與提升學習體驗,至關重要。我們將推行副校長(研究與發展)所建議的不同策略以達成上述目標。我們將採納新機制,讓學生參與教大的質素保證活動;又將參考學生的學術成績、科系知識及社會責任投入感,招募他們出任大學各院系不同委員會成員。本校亦將全面改革學生會,以提升同學參與度和學生會作為校內學生組織的地位。
- 教大將參照數據科學家和資訊科技同事提供的數據和行為,推動實證為本的教學決定,協助學術/教學人員迅速而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持續提升前者的教學和後者的學習成效。
- 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有見於此,本校可能要加強《計劃》中的相關元素,規劃有關發展藍圖。目前有數項較迫切的方向,包括在深圳開設代表處以支援申請國家撥款的合作研究項目;為內地生整合一套發展研究生教育的長遠計劃,內容將涵蓋碩士課程和合辦課程;以及在大灣區內尋找有助教大課程長遠運作和教學的合作機會。同時,我們亦正擴展招聘網絡、增加資源和支援,助同學探索內地(特別是大灣區)的就業市場。
- 為進一步優化我們的網絡,各院系將繼續加強與本地、國內、區域和國際機構的合作。我們正投放更多心力,和海外知名大學和研究中心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以達成令本校更國際化的目標。院系亦可在各自的策略計劃中加入相關的主要表現指標(尤其在建立區域性和國際性研究合作和非本地學習元素方面)。
- 為促進知識和文化交流,我們正把賽馬會學生宿舍內更多房間改為哲學研究生指定宿舍。創造學習社群以外,相關的舍監和高級導師亦將提供更多個別指導和支援,以促進哲學研究生的個人和專業發展。
回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