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成就 2020-2022
学术发展
藉课程创新「培育未来教育家及社会领袖」
  • 我们详细审视现有课程,务求令课程与时俱进,装备学生迎接日后挑战,并确保教学内容可切实回应不同界别的人力需求。

  • 在「教育为本,超越教育」理念的引领和政府支持下,我们于2022-25年间推出九个新学士课程(当中包括高年级入学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运动科学及教练、文化遗产教育与艺术管理、综合环境管理、幼儿与家庭研习、英语研究及数码传讯、行政管理、社会创业与发展研究,以及社会学与社区研究等相关领域;课程内容加入大湾区元素、生命及价值教育、基本法及国家安全法(国安法),使之更为丰富。与大湾区机构合作的项目将为学生提供实习、学校体验及研习团等机会,并促进区内年轻人交流。例如,我们正筹划赴大湾区的人工智能和教育科技机构及大学作实地考察(如华为深圳基地),助毕业生作好准备,把握「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和「青年创业资助计划」等政策项目所带来的机遇。高年级入学课程则为拥有副学士/高级文凭资格的学生提供具弹性的专上教育机会,为香港社会及经济发展培育多元化劳动力。

  • 我们将「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及数学」(STEAM)设定为其中一个策略优先领域。为求把STEAM教育完全融入到课程之中,我们引入多种训练、资源和机会,加强学生的数码技能。

  • 为协助学生紧贴学界的最新发展和课程变更,我们在学校体验/通识教育/教育研习课程中加入国家安全教育元素。通识教育课程亦正逐渐引入以国家安全教育为核心的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科目。此外,我们已开发和国家安全教育相关的网上学习资源,供本校成员作自学及参考之用。

  • 全新学校体验课程亦已在2019-24的五年全日制教育荣誉学士课程中推行。我们在课程中加插生命及价值教育,以满足社会对教师专业精神、道德及操守方面的期许。为提升同学在专业精神、操守及道德价值三方面对专业教师身分的认同,课程中加入三个新课题: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价值观及操守,以及法律知识及守法规范(如国安法及基本法)。评估方式亦重新调整,協助同学就专业教师身分的理解和意识,建立更牢固的基础。

提升教育素质
  • 新冠疫情加快了学与教在生态上的蜕变。我们采用多重策略,提升虚拟学与教的效能和素质,包括为导师和学生开办网上工作坊、于学校体验中引入多元教学模式、拓展教大网上授课平台以纳入校长及前线教师分享的网络研讨会及工作坊、特定科目网上教学短片及资源,以及建立专业社群以巩固「新常态」下学与教的交流。

  • 2020年至2022年初,本校共举办254个关于科技增润学习、教学及评估的研讨会及工作坊,共有3,187人参加。从自评报告可见,学术/教学人员和学生已适应网上教学模式。校内全面意见调查亦显示,学生对实时在线教学学习体验的评分有显著上升,平均分数从2020年3月的5.50提升至2021年5月的6.87,更于2021年11月升至7.65,升幅接近四成。

  • 本校所有院系和部门均奉行平等机会原则。我们重视多元化的学生社群,致力为所有同学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使之享有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有特殊学习需要(SEN)同学就读期间,本校为他们提供支援方案,不仅包括宿舍,亦在功课及实习、考试与评估等方面作支援,并在他们毕业前提供生涯规划咨询服务。我们以创造共融校园环境为目标,务求能促进同学间的学术和社交互动。一项针对SEN学生的调查显示,这些支援服务成效显著,83%受访学生对整体支援服务感到「满意/非常满意」。

  • 此外,本校为同学提供不同层面的精神健康支援,在课程层面推行全面管理规程,鼓励受心理困扰或有精神科病征的同学向院系和学生事务处求助。整全成长发展中心(I-WELL)推出「静观、关怀及抗逆能力计划」,于午膳期间在校内为员工和同学举办一系列静观练习,提升他们对静观的认识、了解其重要性,同时亦巩固他们的抗逆能力和心理健康。学生事务处除定期举办「精神健康急救证书课程」,亦和新生精神康复会合作,于2022-24年推出「身心健康行动计划」课程。辅导团队在每年举办精神健康筛查之余,亦透过加强本校转介网络及24小时辅导热线等多个渠道,主动接触有需要的同学,鼓励他们接受专业辅导。

  • 非华语本地学生方面,学生事务处为他们安排个别咨询服务,并就时间管理和电邮礼仪等事宜举办工作坊,协助他们适应过渡期,融入大学生活。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又任命一位多元、平等与共融专家协助少数族裔新生;而语文教育中心亦特别为非华语生安排增润中文写作、广东话及普通话技巧的学分课程,協助他们应对学习和工作所需。由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开办的「香港多元化课堂的公平与共融」计划协助同学了解教室内的多元文化议题;获行政长官社会资助计划拨款开办的「赛马会特教青年学苑」则着意推动校园内本科生与SEN青少年的社会共融。「赛马会友趣学中文」计划,由赛马会拨款及成立,教育及人类发展学院管理,以期利用实证为本的练习提升非华语生和华裔生的中文学习和社交情绪管理能力。计划自2016年七月开展以来,教大共获拨款1.39亿港元,并与多间大学和非政府组织合作,加强「文化回应教育」以支援来自少数族裔家庭的非华语生,目標於2026年支援42,000名幼稚園生,包括5,100位非华语生及其教师和家长。教室以外,本地非华语生亦享有多个计划的支援,如友伴计划和大使计划、亲身或网上参与的定期工作坊,以及广东话及普通话教学,协助他们建立对本校的归属感,推动校内文化共融。

推动教学无疆界
  • 2019年推出的「电子学习与数码能力策略」,确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渐进模式,以电子学习和数码能力为双焦点,有助教大适应虚拟学与教方面的变化。此优势在本校于疫情期间顺利推行的紧急措施中可见一斑。

  • 由于新冠疫情,我们转用网上教学。本校及时扩展信息科技设施,大幅改善网上学习环境。同时,本校通过「未来教室计划」建成多个次世代学习设施,利用虚拟现实(VR)、扩增实境(AR)及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探索科技与教学互相结合的协同效应。八间未来教室向教育界展示我们把科技融入多变的实体教室、将之化为多用途虚拟学习环境的成果。这些教室于2021年投入使用,适用于多种教学用途及不同层级学校。每一间课室因应不同主题安装了相关设备,例如「特殊教育室」配有特阔投影装置,加强学生的视觉刺激。实习教师可在多个科目中运用VR技术,例如在解释通识教育及历史科的抽象概念时以此增加学习成效。VR及AR教学资源可应用到艺术创作(视觉艺术科)、虚拟考察(地理科),以及天文学等科学活动之中。

  • 「优化反思学习的大学电子学习历程檔」计划旨在协助同学回顾并检视其学习体验。计划第二期于2020年六月开展,不同学院相继举办了三个全校性的分享活动。在教育学士课程和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当中,完成电子学习历程作反思学习的毕业生从2019/20年度的62.5%增至2020/21年度的85.7%。

  • 第二期「增润大学混合式学习倡导计划」(BLUE Initiative)于2021年八月完成。该计划利用一科一网课推动混合式学习,最终开办了十个迷你开放式网络课程及七个流动程序,促进同学自主学习。

  • 本校于2019/20年度设立「学生优秀电子教学奖」,奖励在网上教学范畴(包括微型教学及虚拟教学)有杰出表现的学生,嘉许他们对发展及教授网课的卓越贡献。同时,本校亦正透过「于学校体验中提升并融合虚拟学与教」等不同项目,开发虚拟学与教短片资源。

带领教师教育
  • 教大毕业生持续获得雇主青睐。2021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96.4%本校教育学士课程毕业生于毕业后三个月内已获聘用或选择继续进修;其平均起薪点为$31,383港元。此外,97.3%的学位教师教育文凭毕业生已获聘或继续深造,起薪点为$32,633港元。

  • 因应疫情,我们在2020/21年引入并推行新学校体验安排。正常情况下,于教学实习和学校体验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例如模拟模式、虚拟模式(同步及/或异步)以及真实教室教学。

  • 本校收集来自幼儿园和学界领袖的意见,又与教育局紧密合作,推出全面更新的在职教师专业进修课程。新课程紧贴学界最新发展和需要,内容涵盖:重塑孩子游戏能力、为校长而设的学校改进与领导、中学STEM教育的数学建模、地理课程中的中国地理元素教学、家政 / 科技与生活、数码时代的文学学习,以及专为幼儿园中层领袖而设的新课程等。

  • 如《计划》所阐述,本校在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的支持下,开设14个生命及价值教育项目。项目覆盖多个教育范畴内不同层面和科目,显示本校对推动生命及价值教育的热诚。透过多个计划和拨款,超过200间学校逾4,000名学生使用了该服务。本校约120名学生亦受训成为生命教育大使,将生命和教育原则授予自己的学生,为日后将生命及价值教育融入教学事业作好准备。本校亦为前述的专业发展课程举办了逾210个训练和知识转移活动。

  • 为支援幼儿园和初小发展并提升STEM教育,本校自2020年中推出一系列STEM教育项目,内容包括:(甲)幼儿STEM教育;(乙)利用动画作STREAM(科学、科技、阅读、工程、艺术及数学)教育;(丙)于STEM教育中运用以概念为本的STEM教育及综合生命教育;(丁)透过编程进行STEM教育。此一系列项目中,有一套含十个中外重要科学家生平故事的动画片集;一套向小学生介绍重要数学概念的30集「数动智多Sing」动画短片系列;一个以跨学科概念为主、并融入生命教育的STEM学习框架。亦有项目对本地中小学和特殊学校提供支援,助其利用教育局「优质教育基金主题网络计划—大专院校」计划发展STEM教育。

拓展研究生课程
  • 自2015/16学年起,本校陆续和德、法、日多家大学合作,开设双博士学位课程。及至2021/22年度,类似的双学位课程合作已扩展至硕士课程。博士程度哲学研究生人数于2019/20至2021/22年间从108增至128。同期曾发表过同侪审阅论文的哲学研究生占比亦由38%增加至47%。

  • 本校和其他大学的双学位合作于2020/21学年扩展至硕士程度课程,合作院校来自台湾、阿联酋和南韩。此等合办的硕士课程数目从2020/21年的一个增至2021/22年的三个。我们将依照此成功模式,与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的大学合办学位课程。

  • 为提升大湾区整体教师质素,我们为区内学校校长和高级教师提供严格训练。因应早前于深圳及上海开办校内教育硕士班的成功经验,我们正与当地伙伴洽商,于大湾区建立基地并开办合作课程。另一获太古集团慈善信托基金拨款支持的项目「特殊教育支援组」亦已覆盖大湾区其他城市如深圳、广州、中山,为当地特殊教育提供亟需的训练和服务。

  • 本校加强与两所内地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及华南师范大学(华师大)的伙伴关系,联合开办3+1合作课程,招收两校本科生入读本校人文学院的修课式研究生课程。此等合作将有助我们巩固和内地伙伴的关系。

  • 2018/19至2020/21学年间,学生对教育博士及哲学研究生课程核心科目的教学成效评估(SET)整体平均分为3.60(以4分为满分)。历年来,同学们均对课程质素(特别是课程统筹及课程能否满足他们的学与教计划)表示满意。同时,课程导师的热诚和整体教学质素亦获同学认同,多年来评分一直高于3.60(以4分为满分)。

强化本地、国家、地区及国际网络
  • 过去十年,教大多个课程合共录取约110位精英运动员。2014年,本校和香港体育学院(体院)签订合作备忘录,成为首间与之合作的教资会资助大学;其后又分别在2021及2022年与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和香港赛马会签订合作备忘录,为精英运动员和骑师开辟在教大修读相关课程的途径。本校又为2022/23年度入读的新生推出「香港教育大学精英运动员提名计划」,为精英运动员提供多一个入读本科课程的途径。我们为学生运动员安排由精英运动员发展主任统筹的全面支援系统,又委派学术导师为他们提供修业指引。为配合他们的运动事业发展,我们特别作修业安排,为他们调整课量、时间表和学习模式。此外,本校在2021年推出全新「精英运动员友好大学基金」,为本校的奥运选手提供奖学金,支援他们的修业。因应运动员训练,本校双管齐下:健康与体育学系致力为体院的精英运动员提供教育及运动训练,而学生事务处则为其他学生运动员安排运动技巧培训、专业咨询及提升团队精神的全面训练服务。提升整体运动参与率,将凝聚本校学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并推广健康平衡的生活模式。除上述各项之外,教大亦和多个机构合作,设立「精英运动员职业发展实习计划」,为精英运动员提供就业培训及实习,开拓他们多元事业发展机会,使他们除了从事教练事业外,还有更多选择。

  • 为推动对国学和悠久中国文化史的研习,本校成立「国学中心」,透过多种学习活动及与本港和大湾区机构合办研究计划,推广对国学经典及传统价值与美德的研习。

  • 我们积极推动本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致力为年轻人在大湾区的相关行业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机遇。本校在「粤港澳高校联盟」及「粤港澳高校研究生教育联盟」的成员身份,有助我们加强与大湾区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及政府部门(如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的学术交流合作。此等合作项目覆盖多个范畴,包括国家教育、文化教育、大湾区内女性大学教师的专业身份、儿童言语发音障碍、发展金融科技指数等。

  • 借着在区内和全球建立策略联盟和伙伴关系,本校于学与教、研究和知识转移均占领导地位。2017年和世界银行(世银)合作的越南项目圆满结束后,世银于2020年五月再度邀请本校为柬埔寨提升高教界教学实力。在是次合作中,本校与金边皇家大学分享我们在课程设计、评估和教学法方面的专业知识。透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UNESCO Chair)和姊妹大学计划(UNITWIN)网络合作,本校亦于2019年开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教育发展与终身学习教席」并获得丰硕成果。其中一项别具意义的活动——由UNESCO Chair主办、UNESCO北京办公室和UNESCO总部协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区域教育发展与终身学习教席:未来教育论坛」于2022年九月三十日举行,有来自UNESCO总部和中港18家大学共25位专家参与。论坛广受好评,提升了对UNESCO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社会契约》主题的认识,并就报告对内地和区内的影响作深入讨论,圆满完成目标。

  • 教大联同多个来自本地、区域和国家的国际伙伴,就院系、课程等不同层面筹办合作项目和活动。这些伙伴来自中国内地、法国、日本、新加坡、南韩、台湾、英国、美国和越南;筹办活动众多,包括「性别、语言及教育国际会议」、「科技增进语言学习与教学国际会议」、「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习与教学国际会议」、「大湾区『尊师重道』生命教育征文比赛」等。本校亦推行其他大学层面的项目如「赛马会与『文』同乐学习计划」和「看动画.学历史」等。

  • 为了未来可进一步发展与合作,本校将继续拓展国际网络。人文学院已推出「香港教育大学中国历史教育计划」之先导计划,为期两年,自2022/23学年起广邀著名学府的国际和国家级知名学者出任访问教授。

前瞻
  • 本校于2022-25三年间进入全新时代,推出大量有助「教育为本.超越教育」理念茁壮成长的教育相关学科课程。未来的日子,我们将继续巩固这些新兴学科,提升毕业生在学术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技能,协助他们在教育界内外均能贡献社会。为迎接未来三年新增的高年级入学及一年级入学的教育相关学士学位课程,我们将加强学生支援以涵盖学术指导、事业支援、语文增润、创业技能和实习体验。

  • 我们将继续与教育局和学界紧密合作,持续革新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引入新在职教师专业进修课程,务求能紧贴教育界专业标准和要求,与时并进。我们将特别关注在课程内进一步加强大湾区、STEAM教育、生命及价值教育,以及《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教育元素。

  • 作为精英运动员友好大学的先驱和领袖,教大一直为精英运动员提供全面关顾支持,助他们发展可持续的双轨职业生涯。除增加精英运动员入读的途径外,我们亦为已入学的运动员提供学术指导、弹性上课安排、奖学金,以及「精英运动员职业发展实习计划」等的全面支援。2022-25期间,在教资会的支持下,我们将利用相关优势,录取更多精英运动员,并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现有支援措施,使他们不单可继续投身体育赛事和训练,亦可同时享有由教大提供的优质教育。

  • 教大在教育科技方面拥有专业优势,加上来自本校教学科技中心的坚实支援,使我们成为在教育引入新科技的先驱。面对新冠肺炎造成的「新常态」,我们将为本校师生及学界教师提供更多先进的培训、分享平台、实用资源,以及智慧学习环境,以提升教学成效。此外,我们在未来数年将更加关注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调适。学生事务处将邀请不同专业人员,合作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持续巩固同学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我们将投入更多心力,训练同学成为友伴精神健康导师,以便及早识别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同学并作出及时支援。

  • 学生亦是教大的持份者,邀请他们一同参与提升学习体验,至关重要。我们将推行副校长(研究与发展)所建议的不同策略以达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纳新机制,让学生参与教大的质素保证活动;又将参考学生的学术成绩、科系知识及社会责任投入感,招募他们出任大学各院系不同委员会成员。本校亦将全面改革学生会,以提升同学参与度和学生会作为校内学生组织的地位。

  • 教大将参照数据科学家和信息科技同事提供的数据和行为,推动实证为本的教学决定,协助学术/教学人员迅速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持续提升前者的教学和后者的学习成效。

  • 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有见于此,本校可能要加强《计划》中的相关元素,规划有关发展蓝图。目前有数项较迫切的方向,包括在深圳开设代表处以支援申请国家拨款的合作研究项目;为内地生整合一套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长远计划,内容将涵盖硕士课程和合办课程;以及在大湾区内寻找有助教大课程长远运作和教学的合作机会。同时,我们亦正扩展招聘网络、增加资源和支援,助同学探索内地(特别是大湾区)的就业市场。

  • 为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网络,各院系将继续加强与本地、国内、区域和国际机构的合作。我们正投放更多心力,和海外知名大学和研究中心建立策略伙伴关系,以达成令本校更国际化的目标。院系亦可在各自的策略计划中加入相关的主要表现指标(尤其在建立区域性和国际性研究合作和非本地学习元素方面)。

  • 为促进知识和文化交流,我们正把赛马会学生宿舍内更多房间改为哲学研究生指定宿舍。创造学习社群以外,相关的舍监和高级导师亦将提供更多个别指导和支援,以促进哲学研究生的个人和专业发展。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