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香港教育大学校徽
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学系

中国语言学系公开讲座系列—在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学习中文

  • 2021年03月29日 | 14:30 - 16:00
  • ZOOM 网上讲座
  • 讲座
  • 广东话
  • 谢锡金教授
  • 中国语言学系

讲题:在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学习中文

讲者:谢锡金教授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

日期:2021年3月29日

时间:2时30分至4时正

形式:Zoom线上讲座

语言:粤语

报名连结

 

重温精彩讲座:

在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学习中文

讲座摘要:

香港有明确的教学语言政策,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张香港学生学好两文三语。书面语是中文和英文,口语是普通话、粤语和英语。香港的学生需要学习多种语言,他们的语言能力亦有很大的差异。语文老师处理学生的学习差异并不容易。

 

2011年,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提倡非华语学生从幼稚园开始,与主流学生一起学习,不主张分离,不主张在指定学校进行教育。而教育局亦积极推广这政策,让非华语学生融入本地教育体系学习中文 (香港申诉专员工署,2019)。教育局推行了一项资助计划,向录取了非华语生的幼稚园和中小学提供额外资助。是以取录非华语学生的学校愈来愈多,例如在17-18学年,接近52%幼稚园取录了非华语学生。可见,大部份学校都需要教导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学生。对语文老师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非华语生和本地生在同一课堂学习中文,他们以第二语言能力应付母语课程,面对不少困难。另一方面,非华语生与本地生的中文能力差异很大,语文老师亦不希望因此而阻慢本地学生的学习进展,同时期望非华语学生顺利参与学习和融入课堂。这看似难以兼顾的事情,都是中文教学的新挑战。 语文学习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教育界对香港语文课程的文化学习,亦有不同的观点,例如当代文化与古文化教材的比例。 非华语学生的族裔多样化,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菲律宾等。他们的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尤其是学习中国古文化,他们有一定的困难。语文老师除了教学外,还需要处理学生文化差异的问题,这些也为中文教学带来另一挑战。 本讲座介绍我们多个研究项目成果,分享解决上述难题的经验。重点包括怎样重建一个中文母语学习环境,怎样建构辅助机制、文化回应桥梁、多层教材等,让非华语学生积极参与中文学习的同时,本地学生亦能高效学习中文,课程不会被延误。

 

欢迎各位踊跃参与!

如有查询,请电邮至 skcfung@eduhk.hk

 

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座纳入教大「中文教育课程学术活动奖励计划」,有意参加讲座的A5B060课程学员请在报名时填妥补充资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