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十周年名家讲座:语言和认知科学
- 2022年10月18日 | 10:00 - 12:00
- 混合模式(现场及线上同步进行)
- 讲座
- chl-events@eduhk.hk
- 普通话
- 王士元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 人文学院、中国语言学系
讲题:语言和认知科学
讲者:王士元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日期: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
时间:10:00 – 12:00 (UTC+8)
模式:混合模式(现场及线上同步进行)
语言:普通话
地点:香港教育大学大埔校园田家炳演讲厅(D1-LP-02)/ ZOOM线上直播
重温精彩讲座:
讲座摘要:
语言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适应系统,由几个互动的层级成分组成,每个成分都在使用中不断变化。早期的思想家,如希腊的柏拉图和中国的荀子,都清楚认识到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词,而词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式和意义的任意组合。汉代的扬雄研究了不同地区的词汇如何因地而异,许慎根据汉语的书面形式编写了一部综合性的辞典。另一个突破发生在明清时期,陈第(1540–1620)试图重建距今约3000 年的《诗经》里诗的口语形式。中国的这一成就,比威廉·琼斯(1746–1794)在西方重建印欧语系方面取得的类似进展早了将近两世纪。
对语言作为认知行为的兴趣,在语言崩溃时才有系统地开始,这始于Paul Broca(1824–1880)所研究的著名病例。目前越来越清楚的是,各种语言能力可能会在不同层次上选择性地受到损害,这取决于大脑是如何受损的。透过对不同语言和时段的各种损伤的研究,以及现代认知和神经科学可以为实验提供的工具,我们现在不仅对何谓语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如何理解语言的生物基础有了更明确的理解。随着与日俱增的新知识,我们应该更能好好应对语言在正常和病态情境中的所有挑战。
讲者简介 (Bio):
王士元曾任柏克莱加州大学语言学教授达30年,1973年创办《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并任主编至2018年。曾获奖项及荣誉包括:1978-1979年古根汉基金会(Guggenheim Foundation)研究奖金、1992年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首届会长、2010年北京大学荣誉教授、2017年上海人类学会终身成就奖及2018年芝加哥大学荣誉人文博士学位。1996年移居香港后,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教授,现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语言与认知科学讲座教授。
欢迎报名参与!如有查询,请电邮至chl-events@eduhk.hk。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