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教授 Office : D3-1/F-39 Email : sosn@eduhk.hk
Dear SEDS Alumni and Current Students,
We’re excited to share with you the first issue of the SEDS Newsletter!
This edition is packed with updates, stories, and highlights from our community – from student achievements to alumni success stories.
Your voice matters to us. We’d love to hear your thought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our newspaper even better in the future.
📄 Read the newspaper here.
Please take a few minutes to read it and let us know what you think.
Thank you for being part of the SEDS family. Your engagement and ideas help us grow stronger together.
Welcome to the start of your new adventure! Embrace new challenges, make lasting friendships, and discover your potential. We’re thrilled to have you join our SSPS community!


本項目由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
中醫藥發展基金 - 行業支援計劃
中醫藥應用調研及研究資助計劃(B2計劃)
項目編號:23B2/004A_R1
新冠疫情下香港市民的中醫藥使用情況研究
中醫抗疫角色凸顯 市民使用顯著提升
中醫療效獲得肯定 多元醫療迎新格局
新冠疫情持續三年,香港經歷五波疫情,公共醫療系統承受巨大壓力。期間中醫界積極參與抗疫,包括成立「香港中醫藥界抗疫聯盟」、中央政府派出「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來港交流,以及政府資助中醫診所提供遙距問診與復康服務,顯示中醫在抗疫中發揮一定作用。然而,對中醫參與抗疫及其對市民觀感影響的系統性研究仍然不足。
香港教育大學趙永佳教授團隊於2025年3至4月進行問卷調查,訪問1,505名市民,研究疫情後中醫藥使用情況。結果顯示,中醫使用顯著增加,尤其女性與長者更傾向中西醫並用。市民普遍認同中醫在疾病預防方面的作用,並認可其安全性與科學性。超過半數曾使用抗疫中成藥並給予正面評價,但政府資助的中醫服務使用率偏低。
疫情後,中醫全科使用率由2020年的26.6%升至47.0%,針灸與跌打等專科中醫使用率亦顯著上升。女性與60歲以上群體使用中醫比例較高。市民主要因調理體質與痛症求診中醫,反映其功能定位清晰。在療效信心方面,中醫被視為預防疾病的有效方式,西醫則偏重急性處理。56%受訪者支持中西醫並存。資訊來源方面,親友是主要渠道,診所與社交媒體亦具影響力。市民普遍認為中醫副作用少且安全,否認「不科學」的說法。雖然大多數人認為中醫診金合理,但低收入者感受負擔較重。對中醫藥的認識多屬淺層,深入理解者比例偏低。對中醫認識較多者更傾向使用中醫或中西醫並用。
關於新冠治療,逾半市民曾使用中醫藥資源,評價正面。約三成感染者曾求診中醫,女性與長者比例較高。低收入者更傾向使用政府資助服務。習慣性使用中醫者更可能將其作為抗疫手段,顯示疫情經驗延續至後疫情時期。總結而言,中醫在抗疫中展現積極角色,提升市民認識與信任,並成為後疫情時代重要的醫療與健康管理選擇。隨著政策支持與社會需求,中醫藥在香港的發展前景廣闊,有望更好地滿足多元化醫療需求。
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中醫藥研究團隊
趙永佳教授(首席研究員)
香港教育大學 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 社會學講座教授
李家文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 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 項目主任
黃景昕博士
註冊中醫師
香港教育大學 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 高級研究助理
魏宇瑩小姐
香港教育大學 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 研究助理
新冠疫情下香港市民的中醫藥使用情況
香港教育大學研究發布會
日期: 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1時半至下午3時半
地點: 九龍太子砵蘭街450-454號14樓BC室 (陳廷驊基金會 D’ Hub)
講者: 趙永佳教授(香港教育大學 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 社會學講座教授)
張懿松醫師(註冊中醫師 新華中醫藥促進會教務長及副秘書長)
區梓桓醫師(註冊中醫師)




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MA(PFE))獲香港銀行學會(HKIB)批核,獲授予多項專業資格認證豁免,包括「銀行專業會士(初級及中級)」(Certified Banker,Stage I & II)及「銀行專業資歷架構─零售財富管理」(Enhanced Competency Framework on Retail Wealth Management)的部分單元豁免。豁免措施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
根據安排,MA(PFE)畢業生可獲豁免「銀行專業會士(初級)」的「風險管理」單元 (Risk Management Module)、「銀行專業會士(中級)」的「企業融資業務」單元 (Corporate Finance Services Module),以及「銀行專業資歷架構─零售財富管理」的「單元二 投資規劃」 (Module 2 Investment Planning)。
「銀行專業會士」及「銀行專業資歷架構」均為香港金融監管機構及銀行業界廣泛認可的專業資格。MA(PFE)獲得的專業認可及豁免措施,反映其教學內容能夠與行業標準相銜接,有助為香港銀行業界培育未來人才。
隨著香港積極建設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並不斷擴大與中國內地的跨境理財業務,市場對具備全面投資規劃能力的專業人才需求持續增長。這為MA(PFE)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職業發展機遇。
此外,MA(PFE)早前已獲得多項金融專業資格認可,包括認可財務策劃師(CFP)、金融科技師(CFT)及銀行專業資歷架構─金融科技(ECF-Fintech)等。這些專業認可將助力MA(PFE)畢業生在財富管理、投資規劃及金融科技等多元領域發展,拓展更廣闊的職業前景。
此項豁免安排為MA(PFE)學生及畢業生帶來利好,助他們更好銜接業界需求,提升職業競爭力。
豁免詳情:
專業資格 | 獲香港銀行學會豁免的單元* | 與豁免措施相關的MA(PFE)科目 |
銀行專業會士(初級) |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 BUS6034 Ethical Issues and Decision-Making in Personal Finance BUS6073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
銀行專業會士(中級) | 企業融資業務 (Corporate Finance Services) | BUS6031 Global Financial Market and Instruments BUS6073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
銀行專業資歷架構─零售財富管理 | 單元二 投資規劃 (Module 2 Investment Planning) | BUS6073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BUS6074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Financial Planning |
*豁免措施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
助理教授 Office : D4-1/F-09 Email : jasonlyi@eduhk.hk
社會創業與發展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三年級學生黃健昇同學,近日在社會科學與政策研究學系客席助理教授任鴻先生指導下,積極備戰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該賽事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
黃同學將代表社會創業與發展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參與「現代服務與文化創意」賽道,參賽項目為「生.工作」,聚焦更生人士的職場問題,致力消除「有色標籤」,為他們創造公平重返職場的機會。備賽期間,黃同學已於七月下旬跟隨客席助理教授任鴻先生到達順德和創空間,深入調查企業對聘用更生人士的態度,獲取第一手數據。
任鴻助理教授表示:「這次比賽有多個類似商業模式的項目參與,但包含社會企業模式的項目並不多,這正是我們與其他項目與眾不同和展現優勢的關鍵。」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創業與發展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一直鼓勵學生參與香港,以至國內外的創業大賽,展現社會創業精神,以建設更共融的社會。
The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MPPM) programme proudly hosted its Alumni Gathering on July 26th in Shenzhen, bringing together 100+ alumni and friends for a day of networking, reflection, and celebration.
The event featured engaging interactions with 10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and gues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and Policy Studies (SSPS), including Prof Anthony Cheung, Prof Peter Cheung, Prof Lui Tai-lok, Prof Alex He, Dr Willy Huang, Dr Tommy Kwan, Dr Fox Hu, Dr Xiao Hanyu, Dr Vincent Wen, and Dr Lina Vyas.
The MPPM alumni and friends had the opportunity to reconnect with their professors, mentors, and peers, share experiences, and strengthen the vibrant MPPM community. It reinforces the enduring bonds between graduates and their alma mater, while also inspiring current and future students through the success stories of alumni.
"We are delighted to see our alumni thriving and coming together to support each other," said Dr. Lina VYAS, MPPM Program Leader. "Events like this are vital to maintaining the strong network and collaborative spirit that define the MPPM community."
The MPPM program continues to uphold its commitment to fostering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 in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and this event exemplifies the program's dedication to lifelong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community build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https://www.eduhk.hk/ssps/mppm
-funded by UGC Scheme for Mainland and Global Engagement and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趙永佳教授及蘇雪冰博士在2025年6月28日(星期六)晚上,以年輕中醫生涯規劃及專業發展作主題,於新華中醫中藥促進會會址舉辦了一個三小時的培訓工作坊。是次工作坊是“2026年研究評審工作(2026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中,名為《香港中醫藥發展:專業化、應用與政策》研究影響項目(Impact Case Study)的一部分。
工作坊對象為應屆中醫學畢業生或執業年資10年以下者的中醫師,當晚出席的年輕中醫師共19位。是次活動的協辦機構包括新華中醫中藥促進會、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全日制)校友會、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全日制課程校友會及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校友會。
工作坊於晚上六時半開始,趙永佳教授首先以歷年的調研數據,解構香港市民使用中醫的情況,並回顧及剖析香港中醫發展的現實困境及目前面對的挑戰。隨後蘇雪冰博士以社會心理資本搭建的理論概念,探討實現職場幸福及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活動讓參加者了解如何將自己的信念與價值觀,化為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各樣實際行動。講者建議參加者回顧在生涯發展歴程中,是否曾經遇上一些助航者陪伴著自己的個人成長。透過工作坊內的互動活動及小組討論與問答,蘇博士鼓勵參加者回顧及描畫自己生涯發展歴程的苦低谷與喜樂。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與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IFPHK)7月2日簽署合作備忘錄,開展為期三年的合作計劃。雙方將共同推動財務策劃專業的卓越發展,透過學術與業界資源的整合,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標準。同時將拓展CFP®資格認證教育途徑,支持多元化資格認證與培訓框架之外,亦將深化產學研協作與建立長期夥伴關係,以回應行業發展需求,攜手為行業注入新動力。
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在教大大埔校園舉行,由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及IFPHK行政總裁楊偉雄博士代表簽署。出席儀式的還包括教大署理副校長(學術)及協理副校長(學術質素保證)楊少詩教授、協理副校長(內地協作及發展)蓋會霞女士、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偉強教授、財務處處長郭海先生;以及IFPHK主席張言銘先生、副主席(發展)余碩衡博士。
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致辭時指出,教大以「教育未來 多元專才」為發展方向,多年來致力於個人理財及理財教育的學術發展及人才培育。為滿足社會對個人理財專才的需求持續上升,大學開辦了香港首個專注個人及家庭財務策劃和財富管理的「個人理財榮譽文學士課程」及「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回應市場所需。
李教授表示:「此次與IFPHK的合作,將進一步促進教大在職業和專業教育領域的戰略發展,突顯金融服務業界對教大學術質素的肯定與信任,也見證教大積極融入社區、拓展夥伴關係的努力。未來,教大將繼續與金融行業和專業機構保持緊密協作,聚焦於理財素養的提升,攜手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IFPHK主席張言銘先生於致辭時說:「適逢學會成立25週年,此次與教大的合作具有雙重意義。首先,此次合作具有學術銜接及實踐的意義,教大的『個人理財教育文學碩士』課程畢業生直接符合CFP®資格認證教育要求,無疑為青年專業人才鋪設職業路徑。其次,此合作具有教育體系擴容的意義,教大即將開辦的『個人理財榮譽文學士』課程,進一步完善財務策劃人才培養梯隊。最後,我們特別感謝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的卓越領導,共同推動香港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建設。」
他還表示:「CFP認可財務策劃師作為全球最具權威性的財務策劃認證,以嚴格的『4E』標準著稱,包括教育、考試、經驗及專業操守。作為港澳地區唯一獲財務策劃標準制定局授權的認證機構,學會至今已培育近3,600名CFP持證人。全球範圍內,CFP專業人才更覆蓋28個經濟體,總數逾23萬,彰顯其國際認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