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為本.超越教育」到「教育未來」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是一所由政府資助的高等學府,提供多個學科的副學位、學士學位、研究院修課及研究等各項課程。教大傳承昔日多所師範院校的深厚底蘊,已發展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教師教育領域的領軍學府,學校以一系列教師教育課程,培育職前專業教師,同時亦為在職教師開辦專業發展課程。
如今,香港教育大學擁有超過 7,600 名莘莘學子,更集結了一支由逾 420 位專業人才組成的卓越學術研究與教學團隊。本校在各項排名中亦穩佔卓越地位:在 2025 年 QS 世界大學排名中,教大在教育領域位列亞洲第四、全球第十二位,這充分彰顯教大在該領域的國際認可及領先世界的專業能力。展望未來,教大砥礪前行,志在創造超越教育範疇的積極影響,培育能夠為本地、區內及國際社會作不同貢獻的高質素人才。
展望2026到2031年,本校以「教育未來」為焦點,制定全新策略發展計劃。「未來」一詞涵蓋由創意、科技及創新推動的數碼未來前景,同時亦包含與此未來相關的不確定因素和挑戰。在「教育未來」的引領下,教大將全力為學生提供最新技能和知識,助他們擁抱科技,為迎接科學技術帶來的影響及數碼未來的挑戰作好準備。「教育未來」是一項策略性倡議,透過研究和創新推動教育及相關學科領域的進步,並透過在本港及其他地區提供卓越多元的課程和豐富學習機會,培育具前瞻視野和未來導向思維的學生,由此明確樹立本校於教育及相關學科的領導地位。教大將整合藝術、教育、人文學科及技術等領域,不斷提升其跨學科及整合學科能力,以推動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香港「八大中心」重點領域的發展。
教大將以「教育未來」為核心,持續拓展課程的多元維度,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以增強本校為未來教育開發創新、具影響力學術發展的能力。在 2022 至 2025三年間,本校陸續推出了九個與教育相關學科的全新學士學位課程,涵蓋人工智能與教育技術、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運動科學及教練等多個領域。我們勵懷揣多元志向的學生與不同科系的同伴和教授互動,並利用共同核心、選修、第二主修及副修科目,規劃專屬自己的學習旅程,享受更豐富而多樣的學習體驗。
連接大灣區、中國內地及亞洲各地的機遇
我們積極參與和中國內地、區內及全球的合作交流,推動香港特區發展成為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八大中心」,以配合國家和地方發展方向及政策。要將香港特區發展為區域教育樞紐,意味著需要吸引來自全球的學術和研究人才。為此,我們要增強培養優秀專業人才的能力,助他們應對瞬息萬變的全球性挑戰,並把握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巨大機遇。香港特區與大灣區、內地和亞洲其他地區正深度融合,為本校拓展學術和研究合作及青年交流提供的大量可能性和機會。為促進學術合作,本校已與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內地多所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我們將繼續在大灣區建立更多研究合作和學術夥伴關係,助畢業生把握如「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及「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等政府倡議所帶來的機遇。
我們亦把亞洲地區的「一帶一路」國家,包括柬埔寨、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等確立為發展合作夥伴關係的目標。本校於2024年成立「國際化策略工作組」,負責制定與上述國家頂級學府建立作夥伴關係的發展計劃和時間表。「國際及大中華事務委員會」轄下的「國際化及學生流動工作組」將肩負起與上述亞洲國家推動學生交流項目的責任。這些單位將呼籲各學院及學系提交符合該策略的學生交流及研究建議。
此外,本校還推出多項措施以加強學生的國家身份認同感及增進他們對大灣區和國家發展的了解,當中包括同學必修的大灣區及其他內地地區參訪活動和沉浸課程。這類沉浸體驗讓學生接觸當地經濟、社會及文化動態,建構寶貴見解,裝備他們成為未來領袖,為亞洲世紀中的香港特區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
與香港特區的發展方向同步
香港教育大學正從多維度推動新興專業與產業的發展,倡導並協力配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八大中心」的建設。為緊貼香港特區的發展方向,本校將新興領域的多元學科學習與研究工作(如人工智能及新興技術、文化、語言及文化傳承、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運動、健康和保健、新媒體及社交媒體),以及知識轉移項目列為優先策略事項。
本校還積極憑藉自身深厚的專業底蘊與獨特優勢參與北部都會區的開發,將其建立為新經濟中心。本校將透過研究、知識共享與轉移,以及積極參與專業培訓和人才培養等一系列活動,貢獻該區的創新與科技發展,並準備好為香港特區帶來積極影響,全力打造一個為服務全新北部經濟中心建設人力培訓及教育基地,以促進本港與深圳和大灣區的深度融合。
國民教育與國家安全教育
為響應政府的愛國主義教育政策,本校高度重視相關舉措,教大成立了國民與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組,旨在制定全校性措施和指引,以檢視及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成效。本校全力培育學生成為具備正確價值觀和態度、能為香港特區和國家發展作重要貢獻的愛國公民。
對教師期望的不斷演變
為契合社會對教師不斷變化的要求,我們定期與學前教育、中小學界別領袖展開對話,廣泛收集回饋意見,並與教育局緊密協作,持續更新和優化本校的職前與在職教師教育課程。我們在五年全日制教育學士課程中推行了全新學校體驗課程,把生命及價值觀教育、基本法、國家安全教育及其他相關元素納入其中,致力於強化教師在專業素養、道德倫理觀念和法治意識等方面的身份認同,助力教師在職業發展中樹立更為健全的職業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學士及學位教師教育深造文憑課程內容將會增潤更新,以反映關鍵政策方向及轉變,當中涵蓋《T標準+》、《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及《教師教育項目架構》等。我們將緊貼教師教育發展的最新動向,提升教師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及資訊科技的掌握,以滿足對教學和實踐研究能力的需求,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2022年《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及《中小學教師教育(教育學士)課程指引框架》出臺,本校於2023年成立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檢視工作組,聚焦教師專業行為規範,審視並增潤課程內容及聯課/課外活動,同時為教師教育課程新增畢業要求。經更新的《教師專業操守與道德要求》將自2024/25學年起分階段推行。
學生全人發展及教育創新
本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我們營造綜合學習環境,讓學生透過課室內外的多元學習體驗發揮最大潛力。除正規課程外,我們亦為同學提供領導力發展、社區服務、海外交流、技能培訓、實習、經驗學習,以及全球文化增潤等多姿多彩的活動。
我們深信非正規學習體驗乃有意義學習歷程的關鍵部分,將繼續在課堂內外藉創新手法培育具明辨慎思、積極態度,以及有奉獻、合作精神和抗逆能力的未來教育工作者和專業人士。本校提供的多元化活動,例如到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國家的交流、實習、參觀及探訪等,旨在提升學生對不斷變化的全球時局的適應能力,並增強其對國家的理解和對中華文化的鑑賞能力,鞏固他們服務香港特區和國家的國民身份認同感。
秉持著將學生培養成為具備數字素養、能適應未來需求的教育工作者和專業人才這一使命,我們推行「電子研習及數碼能力策略」,強調在教育專業中掌握資訊科技的重要性。我們亦為學生推出全新「人工智能素養計劃」,開展及引領全港性的「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積極透過與本地機構合作,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人工智能、編程及數碼創意等範疇的教育項目。教大推行一系列鼓勵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工具的教學法,讓社群緊貼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並積極探討這些人工智能工具如何影響學術誠信、評審設計及教育體驗帶來的影響。
再創教育高峰
本校深知 STEAM 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時為積極回應政府加強STEAM教育的政策,迅速改革所有程度的課程(即學士、學位教師教育深造文憑及在職教師專業進修課程),旨在為在職教師和學生(職前教師)提供最前沿的科學與人文領域培訓,確保他們能夠掌握最新的知識與技能。本校亦和多個外間機構及內地大學合作,啟動了一系列有助於推動小學科學教育發展的專案,例如組織教師參與實踐研究、推行教育創新,以及將教大學生以STEAM大使身份派駐當地學校等。本校已開辦兩個新學院:「教育發展與創新學院」將擔當區域教育發展創新樞紐角色,而「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則是教育未來背景下人工智能及元宇宙教育、教育科技、國家安全及法律教育,以及創新及創業等多個領域的卓越中心。該兩所學院彰顯了我們在創造更高層次的協同效應,以及加強與外間機構、學府之間的跨學科和整合學科深度合作,從而推動教育創新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為響應政府發展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以培育面向未來的本地人才政策,教大全力為具有職專教育背景的學生提供教育和培訓支援。本校是首間在學士學位課程招生過程中認受應用學習科目的大學,並自2024年起進一步增強聯合招生計劃對應用學科的認可,本校課程收生將採用應用學科權重作計算分數之用。這一舉措顯示了我們為具有職專教育經驗人士提供前沿教育機會的決心。
全球及本地挑戰
香港特區的發展將受全球性挑戰影響,因此在構想香港未來發展時,必須充分考慮及回應本港、區域及全球經濟、社會及人口狀況。一些全球性現象如氣候變化、資源短缺、經濟互聯互通及地緣政治氣候等,均會為本港的發展帶來風險和機遇。為協助香港特區的未來發展與規劃出一分力,大學必須清楚理解並考慮上述各項因素。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面對一系列香港特區獨有的內部挑戰,包括土地運用及市區重建、資源和廢物管理、出生率下降、老齡化人口,以及推動創新和協助勞動人口發展未來所需技能的需求。
香港特區的高等教育界將面臨來自外部及內部的重大挑戰。本地院校必須承擔起推動相關研究和發展的責任,並努力培育人才,裝備他們成為擁有創新及科技競爭力、全球意識、強烈公民意識及道德責任感,以及高度靭力和適應力的人士。應對這些挑戰,同時也為發展與成功帶來契機。本校對這些挑戰的適切回應亦將確保我們得以繼續蓬勃發展。
策略領域
本校位處教育創新的前沿,利用其獨特優勢塑造教育和學習的未來。一直以來,教育乃本校視為基石的優勢和傳承,如今教大亦確認以下七個相關策略性發展領域(依字母順序排列),以反映當今社會需求及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
- 人工智能及新興科技
- 文化、語言及傳承
- 教育及人才發展
- 環境科學及可持續發展
- 體育、健康及幸福感
- 新媒體及社交媒體
- 領導力與管理
透過在這些策略領域的努力,教大期望進一步提升學術課程,在更廣泛的領域達至卓越的研究成果,為教育創新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