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歌月徘徊: 李白与中国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
- 2025年05月28日-2025年05月30日
- 混合模式
- 研讨会
- liboeduhk@eduhk.hk
- 英语 | 广东话 | 国语
- 见会议日程
-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
【会议日程】
座谈会 5 月 28 日(三)
研讨会 5 月 29 日(四)及 30 日(五)
座谈会
主题:美、日汉学的视野与方法
(Approach and Methodology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Sinological Studies )
日期: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时间:上午 10 时至上午 11 时半
地点:香港教育大学 D3-LP-15
主讲者:
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 )教授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兼历史哲学宗教学院学监教授(Regents’ Professor )
土屋 昌明 教授
日本专修大学教授、日本道教学会前会长
主持人:
陈伟强 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系主任
日期: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星期四)
地点:香港教育大学 庞维新演讲厅 D1-LP-06
第一天 上午议程
0845–0900 | 报到 | |
0900–0920 | 开幕礼 主礼嘉宾: 李子建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校长 (录影) 梁佩云教授 香港教育大学人文学院署理院长暨副院长(学术质素保证及提升)
大会合照 | |
0920–1030 | 主题演讲 ㈠ ㈡ 主持:郑吉雄(香港教育大学) | |
柯睿(Paul W. Kroll, University of Colorado) | 〈有关李白的几个层面与拾零〉 (录影) | |
薛天纬(新疆师范大学) | 〈李白的终极价值〉 | |
1035–1050 | 茶歇 | |
1050–1150 | 第一组:李白文学中的情感书写 主持:冯志弘(香港教育大学) | |
林淑贞(国立中兴大学) | 〈李白赠序中的情志书写〉 | |
陈伟强(香港教育大学) | 〈美人与蛾眉:李诗情爱隐喻的楚骚渊源〉 | |
辛晓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从李白〈宫中行乐词〉看早期宫词的颂、 怨系统的分野—— 兼论对词体诞生的影响〉 | |
1200–1340 | 午餐(香港教育大学西餐厅 EdUGourmet ) |
第一天 下午议程
1340–1415 | 主题演讲 ㈢ 主持:汪春泓(香港岭南大学) | |
陈尚君(复旦大学) | 〈李白疑伪诗平质〉 | |
1420–1520 | 第二组:地理与空间视域下的李白诗歌 主持:李贵生(香港教育大学) | |
杜晓勤(北京大学) | 〈李白的「庐山情结」〉 | |
戴伟华(广州大学) | 〈中唐诗人的盛唐诗视域探讨—— 以刘 禹锡与李白的异时空间叠合为切入点〉 | |
李浩(西北大学) | 〈李白「答蕃书」说新笺〉 | |
1525–1540 | 茶歇 | |
1540–1640 | 第三组:李白诗歌中的音乐文化与艺术表达 主持:胡梓颖(香港教育大学) | |
卢燕新(南开大学) | 〈李白诗所见乐曲乐器及其文化意蕴〉 | |
梁海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幽人弹素琴:李白琴诗的情感意蕴与 艺术表达〉 | |
长谷部 刚(関西大学) | 〈李白乐府、歌吟诗的音乐特征研究〉 | |
1645–1745 | 第四组:李白道家交游与身份意象 主持:陈美亚(香港恒生大学) | |
土屋 昌明(专修大学) | 〈关于李白与司马承祯弟子间交友关系 的考察〉 | |
麦约翰(Jan De Meyer ,独立学者) | 〈谪仙与山人〉 | |
查屏球(复旦大学) | 〈玄宗天宝求仙炼丹之事与李白心迹与 行迹〉 | |
1830–2030 | 晚宴(大埔海港荟新达广场店) |
日期:二〇二五年五月三十日(星期五 )
地点:香港教育大学 演讲厅 D3-LP-01
第二天 上午议程
0900–1010 | 主题演讲 ㈣ ㈤ 主持:土屋 昌明(专修大学) | |
柏夷( Stephen R. Bokenkamp,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 〈我知尔「游」心:附说李白与元丹丘之友情〉 | |
李丰㮊(国立政治大学) | 〈求仙之迷∕谜:李白受籙与文学想像〉 | |
1015–1055 | 第五组:李白诗歌中的地域文化 主持:陈曙光(香港教育大学) | |
萧丽华(佛光大学) | 〈从三星堆谈起:试析李白诗的川蜀文 化〉 | |
梁树风(香港中文大学) | 〈从「郁金」一语看李白的语用试验及 其开创意义〉 | |
1100–1115 | 茶歇 | |
1115–1155 | 第六组:李白的行迹研究 主持:罗燕玲(香港教育大学) | |
卢盛江(南开大学) | 〈李白第一次游越及其状况研究〉 | |
胡可先(浙江大学) | 〈李白的漫游浙东事迹编年〉 | |
1200–1340 | 午餐(香港教育大学中菜厅) |
第二天 下午议程
1340–1415 | 主题演讲 ㈥ 主持:严志雄(香港中文大学) | |
川合 康三(京都大学) | 〈李白的诗性——与杜甫之比较〉 | |
1420–1520 | 第七组:李白的政治角色与历史记忆 主持:叶倬玮(香港教育大学) | |
魏宁(Nicholas Morrow William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 〈李白的〈大猎赋〉:一份政治俭朴与 审美壮丽的宣言〉 | |
何弥夏(Michael Höckelmann,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 〈善恶与美丑:关于李白、高力士的盛 唐回忆〉 | |
绀野 达也(早稻田大学) | 〈论代宗皇帝授李白拾遗官—— 以盛中 唐之交对李白的评价为主〉 | |
1525–1540 | 茶歇 | |
1540–1620 | 第八组:李白的诗学与文体 主持:刘卫林(香港教育局) | |
蔡瑜(国立台湾大学) | 〈析论李白七言诗律化体式的类型〉 | |
佐藤 浩一(东海大学) | 〈讲谈社学术文库《李白全诗译注》的 意义〉 | |
1625–1705 | 第九组:李白的文学形象与后世影响 主持:商海锋(香港教育大学) | |
王平(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 〈走上神坛的李白:诗仙背后的文本建 构与政治群体的对话〉 | |
艾朗诺(Ronald Egan, Stanford University) | 〈北宋时期的「李白」观〉 | |
1710–1740 | 大会总结及闭幕式 主持:陈伟强 (香港教育大学) 代表发言(待定) | |
1830–2030 | 晚宴(大埔大日子酒家) |
- 会议将以实体和线上Zoom 混合模式进行。
- 本会议并非公开活动,参会学者如欲邀请同行或研究生出席,毋任欢迎,敬请提前向大会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