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本校自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設立了不同級別的研究中心後,已致力將若干校級研究中心,發展成為卓越研究中心,以領導亞太地區進行尖端而新銳的研究,並獲得可觀進展。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經獨立的國際及校內連串嚴謹而廣泛的評核後,認為本校的研究中心在多方面的成就突出,表現亮麗;結果,評估研究中心、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及劉鑾雄慈善基金「亞太領導與變革研究中心」均被選定為卓越研究中心。
學者與卓越研究中心聯袂努力,提升本校的整體研究實力。我們在爭取校外競爭激烈的研究撥款時,所取得的驕人成績,足為佐證。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本校獲優配研究金、公共政策研究金及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金所資助的持續進行研究項目增至四十九個(其中二十項於年內獲批),受資助額達至四千零二十萬元。在所有項目中,二十一個(百分之四十三)為教育學科項目、十六個(百分之三十三)為社會科學項目,另十二個(百分之二十四)為人文及創意藝術項目。
二零一二年六月底,最新一輪的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優配研究金、傑出青年學者計劃及公共政策研究金的撥款申請結果公布,本校碩果纍纍,與本地的其他大學比較,更傲視同儕。在人文學及社會科學轄下一些重要範疇,如教育學、心理學和語言學,我們獲資助項目的成功率及數量,於各院校間名列首位或第二位。我們向優配研究金及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提交了七十二項研究申請項目,成功率為百分之三十點六,所獲總資助額(包括其中一個為公共政策研究金資助的項目)達一千四百五十萬元。同樣令人鼓舞的是,在英國經濟及社會研究理事會及研究資助局合作研究計劃的撥款申請中,本校亦取得佳績,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所資助的院校中,名列第三。
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
成功獲得優配研究金、傑出青年學者計劃及公共政策研究金撥款資助的研究項目
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優配研究金
用於生物訊息學中以後綴數組為基礎的指數
陳偉康博士
中國少數民族區三語教育的模式
鮑勃教授
開發及建構東亞地區之校長教學領導概念
賀靈傑教授
學校的公民使命:公民教育、學校民主式管治及學生參與
梁恩榮博士
主流學校自閉症學生的教學:具文化及整合原素的共融模式的設計與評估
盧成皆教授
為都市青年持續進修及就業做好準備:一個涉及香港的國際研究
馬敬言教授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高中畢業生離校出路
冼權鋒博士
由跨文化角度探討高齡學習:香港及澳洲
譚小玲博士
發展選考題之試題反應模式以確保測試公平
王文中教授
教育經驗、自我身份及靈性:關於香港少數族裔學生福祉的研究
袁月梅博士
香港職前數學教師的知識能力:新高中課程改革期間其預備情況及強弱項
梁鉅超博士
蔡元培紅學範式研究:從文學研究史的角度看
李貴生博士
有關香港學童延遲出現讀寫困難追蹤研究
鍾杰華教授
漢語及近鄰語言的四字格成語 – 語言及文化發展研究
鄒嘉彥教授
香港巴基斯坦裔學前兒童廣州話請求語策略的發展研究
黃婉芬博士
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傑出青年學者計劃
探究香港課室內教師效能、學習過程與目標取向之間的關係
高裕安博士
解讀可持續教育改革中的教師專業網絡
李武成博士
解讀學校管理團隊:分擔角色責任之外
陸佳芳博士
能檢測和降解工業污染物的雙金屬複合物的分子器件的設計與合成
周卓輝博士
基於生命週期環境影響和經濟效益評估的香港餐廚廢物處理系統溫室效應研究
鄧文靖博士
幼兒一聲一字意識對早期中文閱讀能力發展的影響
林丹博士
學習英語的華人對地道流利英語的理解:個別差異、誤差概況及相關的認知語言能力
黃緯立博士
二零一二至一三年度公共政策研究金
移民與少數族裔學生的學校及公民社會投入感研究
袁月梅博士
傑出研究獎
內年,本校舉辦首屆傑出教學、研究及行政服務表現校長獎項。在研究方面,我們設立兩個獎項,分別為卓越研究獎及青年學者卓越研究獎,以肯定、鼓勵及嘉許在過去三年對學界和社會帶來重大影響的傑出研究工作。卓越研究獎頒予已奠定地位及經驗豐富的個別學者或學術團隊;青年學者卓越研究獎則授予在研究方面出類拔萃的年輕學者。
遴選小組由本校校長領導,副校長(研究及發展)、校外知名學者及校內推選學術人員共同組成,負責提名人選,結果四名學者獲得殊榮。
卓越研究獎
Philip Benson 教授:課堂外的學習
Benson教授有關自主與課堂以外學習的研究工作,令他在語文教學界贏得國際聲譽。他的研究興趣集中於探究海外就學及流行文化在語文教育及教師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麥翰林教授:跨文化研究
麥翰林教授是定質與定量兩種研究方法的先導專家,他的跨文化研究對於研究動機和學習,在國際上作出的獨特貢獻,無出其右。他並為本校帶進兩個由澳洲研究局資助的研究計劃,有關研究對教育制度的影響將至為鉅大。
王文中教授:教育與心理評量
王教授的研究集中於教育與心理評量,涵蓋理論與應用課題。他的創新方法學研究為政策制訂者及研究人員提供了可即時應用、技術新穎且更為可取的數據分析法,為評量及評估工作帶來重大進步和貢獻。
青年學者卓越研究獎
陳智德博士:跨學科文學研究
陳博士的研究範疇為香港文學與電影的跨學科研究及現代中國文學和詩詞。他著作甚豐,曾就二次大戰後的香港文學發展,發表了大量著作。
研究成果
本校銳意發展高質素的研究,以促進教與學的創新、推動課程發展、支援專業實踐及政策制訂,以及推進社會及人類發展。年內,在五百七十四項本校學者被引述的期刊論文、書籍及書籍篇章中,百分之六十八是有關不同教育界別的(例如幼兒教育、小學、中學及技術和特殊教育),另有百分之三十二關於非教育議題(例如社會科學、人文學及語文、其他專業及職業課題)。
知識轉移
知識轉移是本校追求研究和創新學術發展的重要環節,不單能拓展知識領域,更能裨益學界和廣大社群。眾多活動包括接受委託工作及合約項目、為革新而進行伙伴項目、改善和創新項目、顧問服務、專業發展課程、研討會及工作坊、本地及國際會議,以及在本土和區域內產生影響的出版工作等。年內,共九千六百五十四所學校、四萬六千一百零二位教師、三十九萬五千六百二十五名學生及七萬三千四百三十四位家長及持份者等從上述活動獲益**。
校內學者為公共知識分子
本校學者在連串的社會議題上,積極參加公開討論。這些議題包括教育事務、國家、區域以至全球議題如中東及非洲問題,並有藝術、環境、政治及社會議題。學者透過出版、或在電子傳媒、社交網站及公眾政策論壇上發表意見和詳盡分析,促進香港發展成為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