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培育學生成為文行兼修、敬業愛生的專業教師。 卓越的學業成績和全面的人格發展,令兩名本校畢業生贏得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全費獎學金。

 

為配合本港高等教育的急速發展,本校一直全力以赴,務求充分發揮一所成熟高等院校應有的角色,以培育文行兼修、敬業愛生的教育工作者為己任。年內,本校先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達成深入協作協定,又推行新的學術架構,及採用教授職銜制度。在這些穩固的基礎上,本校將繼續奮進,前景樂觀。

與本地及海外院校協作

多年來,本校曾與不少本地及國際院校發展協作計劃。協作的形式包括交換師生和分享知識及教研素材。本校與香港科技大學和嶺南大學在科學及人文學科方面的有關協作便是其中的表表者。這樣的協作模式有助追求卓越的學術成就,對準教師以至整個社會都有裨益。到目前為止,本校共與四所本地院校和二十九所內地及海外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

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入協作

本校是公認的本港幼稚園及小學教師教育翹楚。為了充分發揮這方面的優勢,並拓展新的服務領域,校方一直積極發掘與其他高等院校合作的機會。這方面的努力成果終於在年內展現。二零零五年七月九日,本校校長莫禮時教授與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簽訂協議,落實兩校的深入協作。雙方預期,緊密的合作將有助糅合彼此既有的優勢,互補不足,從而提升本港教育及教師的專業素質。此外,協作又可以促進雙方在各自履行任務時的表現,確保彼此均能保持在本港教師教育的領導地位,繼而在亞太區發揮重要影響,令香港成為區內高等教育的中樞。

本校校長莫禮時教授(右)與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在二零零五年七月九日簽署深入協作協議書。
兩所院校協作的主導原則是彼此認同及尊重對方在使命、角色與傳統上的差異。另一方面,協作是致力提升香港及亞太區師資培訓的學術及專業水平,而並非為節省開支。為了確保協作的成效,兩校成立了一個專責小組,由副校長級的要員帶領,草擬中期至長期的策略及發展方案。在協作的過程中,校方力求讓教職員和學生清晰掌握事態的發展及獲得充分諮詢。緊遵這些指導原則,專責小組將集中討論於未來的兩個三年期(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八及二零零八至二零一一)內,可以深入協作的形式。

與此同時,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已保證,原來投放於兩校的師資培訓資源,將維持不變。該會又重申,適當時候,願意考慮由兩校在未來兩個三年期的協作基礎上、聯名提交的額外資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