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 太科學教育論壇,第九期,第二冊,文章四(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任山章、陳志偉
對待提問者的心理態度與科學學習成績的關係調查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結果分析

本調查共發出問卷 114份,回收11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表1為所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匯總。

表1:被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N=114)

類別

性別

科技活動

年級

參加

未參加

初一

初二

學生數

62

52

71

43

76

38

從回收的調查問卷來 看,學生的回答很認真,卷面整潔,答題工整,說明學生對本次調查的態度是積極的。統計分析顯示:問卷的分半信度為0.7314,也符合要求。

本調查獲得的資料 中,有幾個結果值得重視:

1、學生自陳不提問的原因

圖1: 學生自陳不提問的原因

 

針對“課堂舉手現象”為什麼會在初中階段逐漸消失這個問題,請學生自己陳述不提問的原因(統計資料如圖1所示)。

學生的反映主要有: “怕問題簡單被同學笑話”為多 數,約有37人次;“怕問題簡單受老師批評”也有21人次;“小問題不麻煩老師”有14人次, “有問題但不想麻煩老師”有6人次,總計為78人次,約占總數的68.4%。從這個資料來說,學生不提問的主要 原因還是一個氛圍 問題,沒有營造合適的學習氛圍,“怕”字立上學生頭上,50.9 %的學生不是怕被同學笑話,就是怕被老師批評。不想麻煩老師者多些,又不想自己費神的少些,但從後期訪談來看,不想麻煩老師者,最終也不想自己費神。這是 目前初中生對待科學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採取的主流態度。這種主流學習態度的形成最終可以歸結到教學指導思想上,確切地說,是知識觀與教學觀上 ——目前新課程改革所宣導的新的知識觀、新的教學觀和新的學習觀並沒有深入到師生心中。

另外,有26人次的 回答是“老師在課堂上解決了所有問題 ”,約占總數的22.8%,成為僅次於“怕問題簡單被同學笑話”的回答。這個位列第二的原 因,無疑是對我們的一個警 示:教師的教學觀、教學方式有問題,仍然存在以解決問題為第一要務的教學追求。

還有2人次回答 “擔心問題太深讓老師認為是故意刁難”。雖然人次很少,倒也讓調查者眼睛為之一亮,但因為是無記名調查,後期訪 談沒有做成。無法瞭解到他們2人是如何判斷所提問題太深的具體例子,這是本次調查的一個遺憾。

2、最想聽到的老師回答用語

為了解決是否 “由於教師的不適當的回答用語,影響了學生提問的 積極性”這個問題,從正反兩個方面請學生回答“最想與最不想聽到的老師回答用語”。正面主 要設計有三個(圖2), “有想法(29人次)”與“挺有趣(40人次)”,都有肯定和讚揚之 意,但從單一專案來看,並沒有 “你自己怎麼看(45人次)”人次多。說明初中生在對待肯定和讚揚的態度已趨向理性,更看重與老師的可能探討, “這 個問題你自己怎麼看”本身隱含著,教師對問題的關注,學生進一步的陳述能夠引發師生的討論,這是每個善於學習的學生都希望的得到的回 答。

圖2: 最想聽到的老師回答用語

3、 最不想聽到的老師回答用語

在學生提問後,還可 能會聽到最不想聽到的回答(反面設計如圖3)。這是不可避免的。這個設計完全從教學角度出發,為教師在課堂內外,慎對學生的提問作準備。盡可能避免使用一 些學生最不想聽到的回答方式。

“ 這個問題我剛講過(42人次,36.8%)”為 最高,而這種情況在剛下課時,更容易出現,一方面由於教師的疲勞,另一方面對自己苦口婆心的說教沒有達到效果而生氣(這一回答本人在中學時就經常使用)。 這話必須禁用!其實一個問題正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講過了,並且引起了學生的注意與思考,它才有可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新的疑問。這正是教師教學所應該 追求的,從問題到新的問題,而不是“這個問題我剛講過”,這種回答隱含的不僅是對學生積極思考的不讚賞,更說明 了教師本身的教學 觀念需要更新。退一步說,學生沒有理解教師的分析,及時地解決也是很有價值的,鐵要熱打。

新世紀國際教育的普 遍趨向是對創新教育追求。創新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保護和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這是宣導探究性學習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的用語必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 考與提問,因此,本調查建議,禁用“這個問題我剛講過”。

“ 這個問題超出課堂要求了,自己思考(30人次,26.3%) ”,這話學生也不愛聽。如果仔細思考一下,這話也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標強調基本要求,但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去思考更深入的 問題。如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編寫必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選學內容或選做的活動,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 愛好和特 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說這句話,其實還是應試思想在作怪,舊的教學觀仍在起主導作用。問題超出課堂要求,其實 是指超出 考試大綱要求,研究它對考試沒有價值。由此分析,這句話也是不合時宜的,需要我們擯棄的。

“ 這個問題書上有(25人次)”,這種回答也經常 聽到,然後讓學生自己查書,好一點說明多少頁。從這次調查反映,學生對這樣的回答反感者也很多(約占總數的21.9%)。書上有,也就是說,學生查書可解 決。這話不受學生歡迎,要辯證地對待。這是師生對書,即如何使用教材的理解存在偏差。從教師角度來解釋,想必是讓學生先看書,通過書本自己先嘗試解決。這 種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可以理解的。為什麼學生對此不以為然呢?可能是學生認為教師在故意搪塞,從事後的訪談來分析,這樣的回答,最後都不了了之,因沒有下 文而被學生認為是在糊弄他們,因此,對這類回答很不高興。

“ 這個問題問某同學(9人次)”與“ 這個問題自己先思考(2人次)”,學生持排斥態度的不多,尤其是“自己先思考”。聯想到最 受歡迎的回答 “這個問題你自己怎麼看”,“自己先思考”倒是讓學生有思考的餘地, 和進一步提問的機會,因此,反感者 僅有2人次,約占總數的1.8%。可見,新課程改革所持教學觀是符合現代教育科研主流的,在這一方面也是受學生歡迎的,同時也說明本問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 性信度。

圖3:最不想聽到的老師回答用語

4、 學生對愛提問的同學所持態度與科學素養的關係

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 中,對其他同學與教師的接近極為敏感,這種敏感所產生的心理體驗,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這種敏感的心理體驗會不自覺地反映到學習行為上,進而在學習效果 中有所體現,這一結果可以通過基本科學素養來評定。

圖4 : 對待愛提問同學的不同態度人次

如圖4,本題原設計 僅僅有5個自陳檔次,第六項 “都不是什麼好鳥”為一個學生自己添加。同樣為學生自陳,因而增設於本報告中。這句話使我想到我的學生時代,有 幾個同學竭力反對 與教師經常接觸的學生,曾在教室中公開地抵毀他們為“不是什麼好鳥”。那是在考上大學就能“改變人的身份和命運(從 此可以脫離農村,吃上國家飯)”的年代,經常與教師接觸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搞到各種表彰,以便能夠在高考中加分(2007年起大陸網 路上有一 個流行用語,叫“裸考”,就是指那些沒有任何高考加分的考生)。這種極為負面的心理狀態出現在當前的初中階段, 雖然人數極少,但 卻是學生自己專門增加的,不能不引起調查者警惕。本報告中給出這個學生添加的特例,就是希望有關部門在設計中考、高考加分政策時,充分考慮這一政策可能對 目前基礎教育造成的負面影響。

當然,調查顯示,多 數學生的心理狀態是正常的,“他(她)怎麼 會想到這個問題,自愧不如”有63人次,約占總數的55.3%。“沒有考慮”者有32人 次,約占總數的28.1%。 或許是學生年齡尚小,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這是一種中性狀態,應該不對科學學習造成影響。

“ 出風頭,愛表現”、“故意找藉口與 老師套近乎”和“想到這個問題是怪物”分別為8、5、5人次,這是問卷設計中出現的三種不 良心理狀態,在所調查的樣 本中比例不高(7.0%;4.4%;4.4%)。

問卷中選用了一些基 本科學素養的測驗題,可以比較不同類型的學生基本科學素 養的差異。調查發現:幾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對科學學習影響,誠如假設所設想,正面狀態有促進作用,負面狀態有抑制作用,中間狀態沒有影響,其效果處於兩者之 間。人均分分別為53.8、47 、(41.9/42.9/41),而那位持“不是好鳥”的同學最低,只有35。如果以正面,中間,負面與極抵觸 為X軸,科學素養 測試成績人均分為Y軸,這一結果可以圖5示意:

圖5: 不同心理狀態的學生人均得分示意圖

從圖5可見他們的學 習成績與假設一致,從高到低,這與國外的最新研究一致 [1]。另外,從統計學角度,以學生對愛提問的同學所持態度不同為單一因數進行了單因數方差檢驗,df=5,P=0.048<0.05,有 明顯差 異。說明學生對待愛提問同學的心理態度,影響不一樣,正面心理狀態有積極影響,反之,則有抑制作用,這個結果可以在同等條件下,推而廣之。


Copyright (C) 2008 HKIEd APFSLT. Volume 9, Issue 2, Article 4 (De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