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九期,第二冊,文章四(二零零八年十二月)
任山章、陳志偉
對待提問者的心理態度與科學學習成績的關係調查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小結與建議

學生對於科學課程的情緒狀態與科學學習的有效性是一個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如何從更精細的角度來研究,獲得具有可操作、可推廣的方法或建議是這一課題普遍的研究方向。本調查的小結與建議為:

1、學生自陳不提問的原因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老師在課堂上解決了所有問題”;二是“怕笑話”、“怕受批評”與怕麻煩。

前者說明了教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有問題。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學是一種互動過程,主張教學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應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從而使學習具有價值、富於意義。[4]如果教師的教學僅僅滿足於在課堂上解決了所有問題,通過教學使所有學生都沒有了問題,將是我國教育的最大問題,即我們的教育沒有為創新做準備。

學習者“怕麻煩”說明了學生的學習觀不正確。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是發展的,是內在建構的,是以社會和文化的方式為仲介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學習者在人際互動中通過社會性的協商進行知識的社會建構。[4]這說明學生的主體性意識缺乏,需要教育者重點培養引導,無論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還是探究性學習,沒有主體性意識將一事無成。而“怕笑話”、“怕受批評”則完全是教育氛圍問題,教師在教學應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應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應關注內容的革新和探究式教學的運用,應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合適的教育氛圍,讓學生感受到積極的情緒。

建議應該以《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新課程標準》等為指導,認真學習,首先解決教師的教學觀問題,再通過教師等途徑解決學生的學習觀問題,並隨時創設合適的教育氛圍。

2、學生向老師提問後,最想聽到的是“你自己怎麼看”。說明初中生更看重與老師的可能探討,學生的要求與新課程宣導的學習方式(探究教學與合作學習)不謀而合。學生向老師提問後,最不想聽到的是“這個問題我剛講過”、“這個問題超出課堂要求了,自己思考”、“這個問題書上有”這些話。

建議教師對待學生的提問,多用引導討論的語言,如“你自己怎麼看”等,慎用“這個問題書上有”,用了就必須有事後問題追蹤,瞭解學生是否查過書,是否搞清楚了,有沒有新的問題需要探討等。禁用有打擊學生提問積極性和拒人千里的句子與語氣,如“這個問題我剛講過”。切實推進創新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宣導基於問題的探究性學習。

3、學生對待愛提問同學的心理態度不一樣,影響不一樣,正面心理狀態有積極影響,反之,則有抑制作用。

建議在科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建構學習共同體,在班級中設置問題箱或問題板,學會使用元認知監控策略,隨時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如在學生中開展廣泛討論,讓學生理解“善於提出問題,尤其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創新的前提”,引導學生從國家發展、民族生存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僅僅限於個人的小圈子,要營造積極的班風和學風,讓全體學生處於積極狀態,形成共同提高的局面。


Copyright (C) 2008 HKIEd APFSLT. Volume 9, Issue 2, Article 4 (Dec.,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