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八期,第一冊,文章六(二零零七年六月)
鄭美紅 學習成果框架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
|
在本研究中,學習對象為中學一年級生,小組形式進行,以能量為探究主題。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包括兩個階段,針對以下八項科學過程技巧的學習與評估:
- 資料蒐集 - 普通
- 資料蒐集 - 觀察
- 記錄數據
- 預測
- 計劃
- 界定變因
- 解釋
- 結論
評分準則及活動的設計均能處理以上的科學過程技巧。這一組的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考慮了評分準則的要求。學生在第一階段( 初階 ) 首先會透過三個科學活動,學習基本的科學過程技巧,以及加深對評分準則的認識,待於第二階段應用。第二階段(或進階)就一個情境探究問題,讓學生自行設計一個探究實驗,應用所學到的科學概念和科學過程技巧。學生參考過評分準則設計太陽灶。活動過程需時約一個月。於第二階段,教師可讓學生花二個星期到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研究。圖一概述兩個階段的活動的情況。 本文旨在與教師分享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和評分準則的綱要。第一階段 (初階) 內的活動一和第二階段 (進階) 內的探究活動將於下文詳細闡述。
圖一 兩個階段的活動內容簡介
學習單元
能量(中一)
科學活動(初階)
1.) 科學力量 -電力〔資料蒐集 -- 普通〕
學習重點:資料蒐集的程序、一手及二手資料的整理、撰寫資料來源的方法
活動重點:蒐集有關電力的發展史和香港現有的發電情況,從而學習資料蒐集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一課節 + 家課
2.) 神奇罐子〔預測;資料蒐集--觀察;記錄數據〕
學習重點:運用理據支持預測;有系統的觀察;繪畫觀察結果的技巧
活動重點:透過一個簡單的黑盒實驗(特別設計的罐子),讓學生學習預測、觀察、繪圖的技巧,以及各項技巧不同的學習要求。
兩課節
3.) 魔法摩天輪〔界定變因;計劃;解釋;結論〕
學習重點:界定問題的變因(要素)、設計探究方法、解釋實驗得出的數據、從實驗數據歸納結論
活動重點:透過提供一個思考問題,讓學生認識問題是有不同的要素組成(變因),繼而學習各類要素的特點(界定變因);以及學習作出解釋和結論的注意事項。
兩課節
科學探究活動(進階)
探究主題:製作太陽灶/電池效能測試〔資料蒐集 -- 普通;資料蒐集 -- 觀察;記錄數據;預測;界定變因;計劃;解釋;結論〕
學習重點:評估學生從科學活動中所學的科學過程技巧的應用。
活動重點:根據教師的指示,學生進行自主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中,教師會從旁協助,學生須自行設計和完成科學探究計劃。
Copyright (C) 2007 HKIEd APFSLT . Volume 8, Issue 1, Article 6 (Jun.,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