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四期, 第二冊, 文章三(二零零三年十二月)
張傑、 陳紀鋒、 高淩飆
中學生學習“浮力”之另有概念探討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四、結果分析

1. 初步分析

在我們設置的五個題目中,考查內容如下:

( 1 )浮力產生的原因 ( 壓力差 )

( 2 )物體沉浮條件

( 3 )物體沉浮條件的實際應用

( 4 )阿基米德定律

( 5 )阿基米德定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以上考查內容均為初二所學知識。在對八個問題的回答中,其中第四題答得最差:

表3 各年級對第四題回答情況對比

 

初二

高一

高二

總人數

138

75

72

答案種類

24

8

12

可接受的回答

10.1%

56%

34.7%

含另有概念的回答

8.9%

4.0%

5.6%

可以看出,高一學生可接受的回答比高二高出近 22 個百分點,在錯誤的回答中,基本上沒有用到阿基米德定理分析回答問題,而是用所謂的常識去代替物理概念及定理。如有的學生回答:“四個小球分別靜止在相同的液體中,所以浮力相等”。第五題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門,這道題本是考查阿基米德定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但絕大多數學生只憑感性判斷,沒有進行正確的思考分析,甚至有的學生直接寫到“直覺”二字。

另外,由表 2 可以看到,大多數題目的回答,高二學生的表現最差。究其原因,學生頭腦中的另有概念相當頑固,要調試並改變他們長久以來的信念是非常困難的,學生索性背記他們在教室中所學的事實,而並未實現概念的改變 (conceptual change)[4],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記憶也逐漸淡化,尤其是在非測試性的調查中,他們又調用了自己的另有概念。

2 、中學生關於浮力另有概念的主要模式

在統計過程中發現,中學生對浮力的另有概念很多,含另有概念的百分比並沒有隨著年級的增加而有所減小,有的時候甚至更高。我們對含另有概念的回答經過分析及歸類,去掉個別現象(有的雖然典型但不普遍)之後,得出如下主要模式:

模式 1 認為一切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實例 “液體對物體有向上托的力”
模式 2 認為浮力的有無與物體的沉浮有關
實例 “物體已沉在地上,所以無浮力”
模式 3 認為浮力的有無與重力大小有關
實例 “密度比水大,重力重過浮力,直立不動,所以無浮力”
模式 4 認為排開水就有浮力
實例 “物體排開水就受到浮力的作用”
模式 5 認為浮力與壓強有關
實例 “沒有上升的壓強沒有浮力”
模式 6 認為浮力大小單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實例 “因為在同一種液體中,密度是相等的,所以浮力也相等”
模式 7 認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水中的深度成正相關
實例 “物體與底面越近浮力越大”“深度越大浮力越大”
模式 8 認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在水中的深度成負相關
實例 “浮得越高浮力越大”

 


Copyright (C) 2003 HKIEd APFSLT. Volume 4, Issue 2, Article 3 (Dec.,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