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四期, 第二冊, 文章一(二零零三年十二月)
蘇詠梅、鄺潤歡
在小學課堂進行「日蝕」的教與學研究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6.  結果

6.1 學生對日蝕理解的改變

在前測及後測的十三題內容問題中,首七條題目是學習天文現象相關的先備知識,而後六條題目與「日蝕」內容相關。經過分析,發現在與「日蝕」沒有直接關連的首七條先備題目中,學生的回應沒有明顯改變。反之,在課堂有學習到與日蝕相關的七條題目全部都有明顯的改變 ( 表一 ) 。

表一:與日蝕相關的問題在前測及後測的改變

  問題 前測 後測 差別
1. 為什麼地球會出現日蝕的現象?

66.4%

91.5%

+25.1%***

2. 日蝕的出現是下列那項各星體在不同位置上所形成的?

69.3%

90.8%

+21.5%***

3. 你估計地球上一年內平均出現日蝕多少次?

71.4%

88%

+16.6%***

4. 在地球上出現日蝕現象,在香港是否一定會看得見?

78.6%

90.8%

+12.2%***

5. 下列哪個中國神話與日蝕現象有關?

85.7%

98.6%

+12.9%***

6. 我們應該怎樣安全地觀察日蝕?

69.3%

96.5%

+27.2%***

***<0.005

  a.           出現日蝕的成因

在有關日蝕的題目中,改變得較明顯的是「為什麼地球會出現日蝕的現象?」(表二)這是前測時答對率最低的一條;只有66.4%學生選出正確答案「太陽光被月球遮著」,其餘是 「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轉動的速度不同」(16.4%)、「太陽光被地球遮著」(14.3%)和「太陽突然不發光」(1.4%)。後測的答對率驟升至超過九成(91.5%),甚至再沒有學生回答「太陽突然不發光」,答其餘兩個不正確答案的總百分比亦下降到7%

  表二:「為什麼地球會出現日蝕的現象?」在前測及後測的改變

為什麼地球會出現日蝕的現象?

前測

後測

A.         太陽光被地球遮著。

4.9%

4.9%

B.         太陽突然不發光。

1.4%

0.0%

C.         太陽光被月球遮著。

66.4%

91.5%

D.         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轉動速度不同。

16.4%

2.1%

E.          (無作答)

1.4%

1.4%

b.          日蝕是星體在哪個位置形成的

有接近七成的學生選對了「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表三),分別有近兩成及一成學生選錯了「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及「太陽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為答案。答對率由前測的69.3%升至後測的九成(90.8%)

表三:「日蝕的出現是下列那項各星體在不同位置上所形成的?」在測前及後測的改變

日蝕的出現是下列那項各星體在不同位置上所形成的?

前測

後測

A.         月球在地球和太陽之間

69.3%

90.8%

B.         太陽在月球和地球之間

10.7%

3.5%

C.         地球在月球和太陽之間

17.9%

4.2%

D.         (無作答)

2.1%

1.4%

c.           與日蝕現象有關的中國神話

問卷中三個選擇都是與太陽有關的中國傳統神話。有八成多的學生選「天狗食日」為與日蝕現象有關的中國神話。也有小部分選「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這一題目的答對率由前測的85.7%升至後測的98.6%(表四)

表四:「下列哪個中國神話與日蝕現象有關?」在測前及後測的改變

下列哪個中國神話與日蝕現象有關?

前測

後測

A.         后羿射日

10.7%

0%

B.         天狗食日

85.7%

98.6%

C.         夸父追日

2.9%

0%

D.         (無作答)

0.7%

1.4%

d.          地球上一年內平均出現日蝕的次數

有七成多學生認為「地球上一年內平均出現日蝕13次」,約兩成估計有「46次」,其他學生估計有「7-10次」,甚至是「10次以上」(表五)。正確答案的「13次」在前測的71.4%升至後測的接近九成(88%)

表五:「你估計地球上一年內平均出現日蝕多少次?」在測前及後測的改變

你估計地球上一年內平均出現日蝕多少次?

前測

後測

A.         1-3

71.4%

88%

B.         4-6

18.6%

4.9%

C.         7-10

5%

1.4%

D.         10次以上

3.6%

2.8%

E.          (無作答)

1.4%

2.8%

有九成的學生認為在香港不一定看到日蝕的(表六)。大部份學生有作解釋。當中有5%學生認為因為有雲層遮蓋著,所以在香港看不見日蝕,這個人數改變不大。至於另外5%的學生認為「不同地方有不同角度,要到某地方才看到日蝕」到後測時增加到24%。在後測才出現的回應「香港不在半影/本影區」是22%及「成一直線的地方不在香港」是4%。資料顯示只有部份學生在課後能就「在地球上出現日蝕現象,在香港是否一定會看得見?」這個問題作較合理的解釋,還有不少的學生雖能選擇正確的回應,但就不能解釋他們的選擇。

表六:「在香港未必一定看得見地球上出現的日蝕現象」在測前及後測的改變

在地球上出現日蝕現象,在香港是否一定會看得見?

前測

後測

A.         看到

7.7%

2.8%

B.         看不到

90.8%

97.8%

學生對「在地球上出現日蝕現象,在香港是否一定會看得見?」的解釋在前測及後測差別頗大(表七)。在前測時,有32%的同學只能說出日蝕現象而未有作出解釋。這比率在後測已減少到5%。另外,在前測有23%學生說是與香港是黑夜/白天有關,作這個解釋的同學在後測已減少到8%19%的同學認為這現象是與地球自轉有關,到後測時已減至7%

表七:「在香港未必一定看得見地球上出現的日蝕現象」的解釋在前測及後測的改變

學生回應「在地球上出現日蝕現象,在香港是否一定會看得見?」的解釋

百分比

前測

後測

ž              只說出日蝕現象,未有作出解釋

32%

5%

ž              香港是黑夜 \ 白天

23%

8%

ž              地球自轉

19%

7%

ž              雲層遮蓋著

5%

6%

ž              不同地方有不同角度,要到某地方才看到

5%

24%

ž              香港不在半影 \ 本影區

/

22%

ž              成一直線的地方不在香港

/

4%

e.           我們應該怎樣安全地觀察日蝕?

在七條與日蝕有直接關係的題目中,學生在前測及後測改變最大的是「我們應怎樣安全觀察日蝕?」(表八)。上課前有超過三成學生未能提供正確答案,即有不足七成學生能選出「利用天文望遠鏡把太陽投影在紙上觀看」為答案。另外更有2.9%學生選了有損健康的「用肉眼直接觀看」為答案,顯示學生對課題的內容理解不足。在課後,卻有九成半(96.5%)學生答對,增幅約達25%,也再沒有學生回答「用肉眼直接觀看」。

表八:「我們應怎樣安全地觀察日蝕?」在前測及後測的改變

我們應怎樣安全地觀察日蝕?

前測

後測

A.         用肉眼直接觀看。

2.9%

0%

B.         用望遠鏡觀看。

2.9%

0.7%

C.         利用天文望遠鏡把太陽投昨影在紙上觀看。

69.3%

96.5%

D.         帶太陽眼鏡觀看。

15.7%

1.4%

 


Copyright (C) 2003 HKIEd APFSLT. Volume 4, Issue 2, Article 1 (Dec.,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