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低收入家庭乏資源支援子女網課感壓力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調查發現,逾八成小學家長在支援子女網課時感到壓力,當中低收入家庭由於缺乏數碼資源及技術,他們參與子女網上學習的程度亦相對較低。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在2021年2月17至11月15日期間分兩階段進行調查,團隊首先發送問卷到全港官立及資助小學,成功收集共141間學校的校方回應,初步了解學校推行網課的情況。期後團隊再選出八間學校進行個案研究,成功收集共2630份問卷,並與139名持份者進行深入訪談,包括小學校長、教師、家長及學生,以了解家校各方在疫情下所面對的挑戰。

 

在775份家長問卷回應中,逾八成家長表示在進行網課期間,協助子女溫習、兼顧個人工作和支援學習、協助解決技術問題上感到壓力;而在處理子女的情緒行為、監督上課紀律和處理網上學習開支等方面,領取書簿津貼家庭的基層家庭,面對的壓力亦相對較大。

 

表一:家長對子女網課感壓力的事項

領取津貼家庭非領取津貼家庭
協助溫習87%84%
兼顧個人工作和支援學習86%85%
協助解決技術問題83%80%
處理子女情緒行為84%75%
監督上課紀律82%72%
處理網上學習開支77%56%


此外,領取書簿津貼的家庭在數碼資源和家居空間上的支援,以及家長的數碼素養,亦明顯較非領取書簿津貼的家庭低。只有約三成領取津貼的家長表示,有信心為子女提供網課技術支援及提出問題所在,而他們參與子女網上學習的程度,亦相對較低。

 

表二:家長的數碼素養

提供技術支援指出問題所在

非常有信心/有信心一般非常無信心/無信心非常有信心/有信心一般非常無信心/無信心
領取津貼家庭31.9%47.2%20.9%33.2%50.2%16.6%
非領取津貼家庭45.3%38.1%16.6%49.2%39.3%11.5%

 

調查亦收集了150份教師問卷,了解他們在網課期間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逾五成教師在停課期間以電話、面見或視像會議方式與家長聯絡,每月平均增至四次或以上。若以一班30名學生來計算,即班主任需每月需聯絡家長過百次,才能保持與家長的緊密聯繫;而在復課期間,教師聯絡家長次數仍比疫情前多。

 

表三:教師每月聯絡家長次數

沒有一次兩次三次四次或以上
疫情前6.7%32.7%26.0%14.0%20.6%
疫情停課期間2.0%8.0%18.0%18.7%53.5%
疫情復課期間4.7%18.0%24.7%21.3%31.3%

 

負責調查的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李子樂博士表示,不少受訪家長反映在停課期間支援子女學習遇到的困難,不限於「線上」問題,更多的是涉及在「線下」發生的事情。例如家長除了照顧家庭及工作外,需額外兼顧子女緊湊的網課日程及各種新安排,在時間管理方面為他們增添壓力。他說:「網上學習亦反映了『教育不平等』的現象,對低收入家庭來說,他們不僅在數碼資源、技術上支援較匱乏,更嚴峻的問題是家居缺乏適合的學習環境,家長參與子女學習的程度亦相對較低。」

 

李博士建議有關當局增撥津貼,並給予學校更大彈性因應校情、策略性地運用資源,如增聘人手、提升電子資源與技術、支援低收入家庭學生、調適課程與教學策略,以及加強家校支援網絡等。他亦認同部分受訪校長的意見,希望當局主導對疫情下的教學挑戰和經驗進行全面檢視,為新常態下的教育發展作長遠政策規劃。

 

附件:研究結果簡報


—完—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系主任白達仁博士(左)與助理教授李子樂博士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系主任白達仁博士(左)與助理教授李子樂博士
教大調查發現,逾八成小學家長在支援子女網課時感到壓力,當中低收入家庭由於缺乏數碼資源及技術,他們參與子女網上學習的程度亦相對較低。
教大調查發現,逾八成小學家長在支援子女網課時感到壓力,當中低收入家庭由於缺乏數碼資源及技術,他們參與子女網上學習的程度亦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