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大調查:靈性健康是促進學生「學校參與」的關鍵

教大調查:靈性健康是促進學生「學校參與」的關鍵

教大調查:靈性健康是促進學生「學校參與」的關鍵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的最新調查發現,香港華裔學生在靈性健康中的靈性層面自我評分「不及格」,而主流學生在整體「學校參與」部分竟較「新來港學生」和「跨境學生」群組的自我評分為低。負責是次調查的學者表示,中學生的靈性健康(Spiritual Health)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校參與」(School Engagement),建議將靈性教育及生命教育納入必修課程中,以便學生建立正面的人生價值。

 

是次調查由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袁月梅博士及其團隊負責,屬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資助項目之一。研究人員於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間,透過問卷收集了超過14,000名(來自30間中學)學生的數據,其中本港主流中學生佔80%,內地新來港學生佔15%,跨境學生佔5%。

 

調查發現,若以6分為最高分,3分及格,本港主流學生的靈性健康自我評分為3.68分,高於「及格」水平,惟他們在靈性層面的自我評分,僅為2.28分(內地新來港學生及跨境學生更只有1.93及1.94分),顯示全部三組學生普遍不習慣透過「交托」去抒發內心鬱悶。此外,本港主流學生在身理(如飲食定時定量)和心理(我整體生活開心)層面亦稍遜於新來港學生和跨境學生(詳見表一)。

 

表一:不同學生群體對整全靈性健康的各層面自我評分

 

靈性 (A)

身理 (B)

心理 (C)

社交 (D)

靈性健康 (A - D)

香港主流學生

2.28

4.17

4.20

4.09

3.68

內地新來港學生

1.93

4.25

4.31

4.04

3.63

跨境學生

1.94

4.29

4.35

4.14

3.68

在「學校參與」範疇中,主流學生在多個層面(例如父母關懷、朋輩支持、師長關愛、個人努力)的自我評分均顯著地低於跨境學生。當中「父母關懷」的自我評分更是眾層面中最低,只有3.44分。「父母教我做功課或為我安排補習」一欄中,主流學生的自評分數僅為2.92(低於3分「及格」水平),反映在受訪學生心目中,父母的關顧未達他們期望,這可能本港在職家長普遍未能有效兼顧子女學業有關(參見表二及表三)。

 

表二:不同學生群體對「學校參與」的各層面自我評分

 

父母關懷 (A)

朋輩支持 (B)

師長關愛 (C)

個人努力 (D)

學校參與整體評分 (A - D)

香港主流學生

3.44

4.28

4.03

4.05

3.95

內地新來港學生

3.44

4.31

4.24

4.18

4.04

跨境學生

3.61

4.46

4.32

4.24

4.15

表三:「父母關懷」中各項的自我評分

 

父母和我談論學校生活情況

父母教我做功課或為我安排補習等

父母關心我的將來出路

父母出席學校的活動或會議

父母關懷

香港主流學生

3.56

2.92

4.35

2.96

3.44

內地新來港學生

3.49

2.47

4.50

3.28

3.44

跨境學生

3.72

2.91

4.55

3.26

3.61

與此同時,三組學生中,新來港和跨境學生比主流學生更期望能升讀大學 (主流:69%、內地新來港學生及跨境學生均是77%),而他們認為父母希望自己擔任專業人士的比例更高(主流:51%、新來港學生及跨境學生均是:60%)。這凸顯了香港主流學生不但是在學校參與方面較為被動,而且在將來升學和就業方面亦不抱有高期望。新來港和跨境學生卻更比他們勇於追夢和對人生有期盼。

 

負責是次調查的學者表示,調查結果顯示,「靈性健康」與「學校參與」之間的迴歸系數(Regression coefficient)高達0.872(數值介乎 -1至 +1),顯示學生的靈性健康直接和正面地影響學生的學校參與程度。袁月梅博士說,靈性健康是整全健康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有助中學生建立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透過正面樂觀地去面對各種挑戰。

 

她又指出,近年學界不時出現學生自殺個案,反映本地學生的靈性健康已經響起警號。袁博士說:「社會近年急速變化、加上公眾就不同的社會議題爭論相當激烈、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有很強的無力感。」

 

袁博士指,靈性發展正是促進學生整全價值和正向思維的保護網,啟發他們尋找生命意義、個人潛能和人生目標;而靈性教育及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支柱。她建議將靈性教育及生命教育納入必修課程之中,以提升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個人對生命真義的關注和實踐。

附件:研究結果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