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絡社交實踐對青少年網絡身份和自我概念清晰度的影響:模式與機制

項目計劃:
優配研究金
項目年份:
2024/25
項目負責人:
Prof Gu, Ming Yue Michelle
(英語教育學系)

這項研究將通過揭示青少年網絡社交實踐、在線身份、數碼素養和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間的複雜關係,來推進我們的知識體系。

青少年發展出一個整合、連貫、多方面的自我意識(自我概念清晰度(SCC);Campbell,1996)可以減少他們對社交媒體的消極使用和有害的網絡行為,從而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此外,當青少年在網絡社交(OSN)中探索自我身份的各方面時,他們可以找到有相似興趣和關注點的人,分享資訊,並在情感上互相支持,這有助於減弱網絡社交使用與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間的負面聯繫。然而,過去的研究尚未系統地確定網絡社交的使用(例如內容消費、製作和互動)在多語言和多文化實踐(例如超語)中如何影響自我概念清晰度,以及這些影響機制在個體(例如數碼素養)或情景(例如同學與鄰里朋友)之間的差異。 為解決這一研究空白,我們採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調查、訪談和記錄數字實踐),探索青少年網絡社交實踐、數碼素養、超語、在線社會支持、在線身份、自尊和自我概念清晰度這幾個因素之間的聯繫機制。通過分層抽樣,我們將對8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通過多層結構方程模型分析他們的回答。然後,我們將邀請72名調查參與者參加半結構化訪談,並分享他們記錄的社交網絡實踐(例如截圖、視頻/屏幕錄像,或簡單文本)。通過深入的定性關係分析,我們將研究這些相互交織的因素,如何在線上和線下環境中,在人際、歷史和話語層面上,塑造自我概念清晰度;我們將以活動作為分析單位來理解和分析網絡社交中的交際活動,將多種意義的符號資源(例如各種物品、物件和特定的數碼環境)視為網絡社交中的塑造因素。 這項研究將通過揭示青少年網絡社交實踐、在線身份、數碼素養和自我概念清晰度之間的複雜關係,來推進我們的知識體系。我們對在線身份發展和自我概念清晰度前因的了解,將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教育策略和政策建議提供依據,以增強有自我意識的青年有道德地、負責任地和有益地參與網絡社交實踐。具體而言,研究結果將(a)幫助青少年獲得積極的在線體驗,培養利用資源的能力,以形成連貫和一致的自我概念,從而對他們的在線行為做出明智的決策;(b)為制定政策和指導方針提供依據,以促進青少年的數碼素養教育、在線安全和道德的網絡社交實踐;以及(c)為促進與在線平台的積極互動、培育數碼繁榮背景下香港及其他地區青少年更健康、有利的數字文化的社會討論和倡議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