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距離之眼:汪啟淑及乾隆時代的文學與文化

項目計劃:
優配研究金
項目年份:
2024/25
項目負責人:
Dr Yip, Cheuk Wai
(文學及文化學系)

汪啟淑是一個文化夾縫人物。可以從另一角度觀察乾隆盛世的文學及文化。

本項目擬撰寫一部專著,以汪啟淑(1728-1799)作微觀視角,研究乾隆時期的文學與諸種文化的關係,及呈現的文人心理。我們將發現,物質文化、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影響著文學的接受、寫作與價值,亦促使了傳統與現代(乾隆當時)的角力與協商。 汪啟淑活躍於清代乾隆時期,他是鹽商、收藏家、詩人、官員,喜愛遊歷、結客、編書。他一生的活動都連結著當時的文化圈子,有擁有特殊的社經地位,但卻無法成為文化圈的第一流人物。四庫開館徵書時,他是鮑廷博以外獻書最多的藏書家,得到御賞;又以印癖聞名,編的《飛鴻堂印譜》是清代最重要的印譜之一。但他的詩文成就卻鮮有人談論,作品亦流傳不廣。以捐納得官,使他的仕途無法跟正途出身的士人相提並論。清人記載他的事跡頗多諷刺其嗜古性格。今人編訂的清代詩史和選集,亦不會提及他。總之,汪啟淑是一個文化夾縫人物。通過他的行跡、交遊和文藝活動,可以從另一角度觀察乾隆盛世的文學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