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之眼:汪启淑及干隆时代的文学与文化
- 项目计划:
- 优配研究金
- 项目年份:
- 2024/25
- 项目负责人:
- Dr Yip, Cheuk Wai
- (文学及文化学系)
本项目拟撰写一部专著,以汪启淑(1728-1799)作微观视角,研究干隆时期的文学与诸种文化的关系,及呈现的文人心理。我们将发现,物质文化、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影响着文学的接受、写作与价值,亦促使了传统与现代(干隆当时)的角力与协商。 汪启淑活跃于清代干隆时期,他是盐商、收藏家、诗人、官员,喜爱游历、结客、编书。他一生的活动都连结着当时的文化圈子,有拥有特殊的社经地位,但却无法成为文化圈的第一流人物。四库开馆征书时,他是鲍廷博以外献书最多的藏书家,得到御赏;又以印癖闻名,编的《飞鸿堂印谱》是清代最重要的印谱之一。但他的诗文成就却鲜有人谈论,作品亦流传不广。以捐纳得官,使他的仕途无法跟正途出身的士人相提并论。清人记载他的事迹颇多讽刺其嗜古性格。今人编订的清代诗史和选集,亦不会提及他。总之,汪启淑是一个文化夹缝人物。通过他的行迹、交游和文艺活动,可以从另一角度观察干隆盛世的文学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