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設計思維方法來提高小學英文教師在課堂中使用教育技術的創造力和創新自我效能
- 項目計劃:
- 優配研究金
- 項目年份:
- 2024/25
- 項目負責人:
- Dr Qiao, Shen
- (英語教育學系)
教育技術已被用於語言學習的目的,如數字遊戲化學習、移動語言學習和虛擬實境(Li & Lan,2021 )。然而,儘管新興技術在研究上受到廣泛關注,但它們在正規語言課堂中的應用卻相對有限。為實現有效的技術整合教學,教師需要創新性地重新配置技術的使用,以適應特定的教學情境和教學目標,而這與教師的創造力和創新自我效能感密切相關。雖然現有的研究強調了教師的技術知識,教學法知識和內容知識對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重要性,但對培養語言教師使用教育技術的創造力卻關注較少。為填補這一空白,本研究將運用設計思維方法培養教師的創新性設計能力。設計思維被定義為“一種分析和創造性過程,讓人有機會進行實驗、創建設計模型、收集回饋並重新設計”(Razzouk & Shute, 2012, p.330), 它在全球教育領域日益受到關注。本研究旨在開發設計思維干預項目,並評估其對提高教師創造力和創新自我效能以及對學生語言學習成績的影響。本研究將採用多案例分析研究方法,以探討設計思維干預項目、教師變化以及可能的環境和個人因素(如技術、教學和行政)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將從香港三個不同學術等級的小學招募六位教授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的小學英語教師、三位課程設計教師以及每位教師所教的兩個三年級班級。每間學校的參與教師和課程設計教師將參加共同設計會議,進行迭代設計。每次迭代包括換位思考、定義問題、構思、原型設計、測試和反思。教師將在一個班級(實驗班)應用他們設計的教學技術方法,並在另一個班級(對照班)繼續他們的常規教學方式。研究將從多個來源收集數據,包括過程數據(共同設計會議和技術實施課堂的觀察記錄)、產品數據(設計產品)、感知數據(教師調查和訪談)以及學生的語言學習成績。基於這些豐富的數據,研究結果將對如何培養教師的創新性設計能力產生借鑒意義。本研究將賦能英文教師成為“技術使用的設計者”,從而在語言課堂上激發可推廣和可持續的教育技術方面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