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龍共詞現象:一項原始漢藏語的特徵和龍的起源研究
- 項目計劃:
- 優配研究金
- 項目年份:
- 2024/25
- 項目負責人:
- Dr Ding, Hongdi
- (文學及文化學系)
關於龍的起源, 有四種假說。首先, 從考古學角度來看, 龍被認為源自於大型爬行動物, 如中國短吻鱷和鱷魚(如Schafer, 1973; James, 1993; Zhu, 2009; Nelson, 2019)。其次, 基於中國的圖騰崇拜理論(Chen, 2012), 龍的起源是蛇。第三, Blust(2000)認為, 龍是從彩虹演化而來, 體現了彩虹蛇的概念。最後, 龍的起源是雷電, 由代表閃電的形象演化而來(如Hu, 1987; Li, 1995; Wu, 2000)。雖然上述假說在漢藏文化中都未得到堅實的證據支持, 但由於考古學的實證性質, 鱷魚起源的龍假說成為了主導理論。其他三種假說只被視為是神話。 本項目試圖利用漢藏語的語言證據來證明漢藏地區的龍是雷電的神話形式, 與上述的雷電起源假說一致。我們發現, 許多藏緬語言(或漢藏語系的非漢語分支)中"龍"和"雷"共詞, 即使用相同的詞彙形式或形態相關的形式來表達這兩個概念。這些語言包括藏語nbrug、Tsangla語brung、木雅語ndʐu、Khroskyabs 語mbrəɣ、Situ嘉絨語ta-rmók、Shuhi語mɛ33dʑyɛ53等。這種共詞現象的形成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通過譜系傳遞, 如藏語支語言; 另一種是通過借貸, 如從藏語借入嘉絨語。此外, 現代漢語語言很少將“龍”與“雷、電”同詞, 但許多仍將龍與雷電等天氣事件聯繫起來, 如哈爾濱官話的"龍抓",意思是“雷擊”。因此, 龍與雷電之間的聯繫被認為是原始漢語中龍-雷共詞的遺存。 本項目將首先調查漢藏語言中龍-雷共詞的分佈現狀。然後, 將從語言因素(如兩種語言之間的歷史接觸)和非語言因素(如佛教的傳播)兩個方面, 探討為何現代漢藏語言會出現龍-雷共詞或區分。最後, 本項目將重構不同歷史時期龍和雷的語言形式, 以進一步支持龍源於雷電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