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灣、英國與德國教大講師多元化學術氛圍下的成長經歷
本學年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迎來兩位新成員加入,分別是講師關仲然先生(Tommy)及博士後研究員Stuti Rawat博士(Stuti)。稍早前,小編們為他們進行專訪,讓大家認識及瞭解他們的研究興趣。本期先為大家介紹Tommy。
加入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前
Tommy於201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其後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繼續攻讀理學碩士;目前,他是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博士候選人。他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台灣及香港政治,由此延伸到抗爭政治、政黨政治、以及候選人選拔這幾個範疇。他的研究興趣基礎從本科時期開始奠定。他認為,台灣政黨作為大中華地區發展最為成熟的代表,不論在課堂上抑或研究中國政治的學者都會關注的重點議題之一,這亦是他作為一個 「香港人卻在英國研究台灣」的主要原因之一。
Tommy的兩個母校,香港中文大學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又碰巧是出了名的左派作風學校,他也曾在出版書《孤獨課》裡談及,在「左翼重鎮亞非學院」裡,學生都很喜歡參加抗議遊行。文化環境勢必會對人造成影響的,但帶來的並非是激進的,而是批判的思維方式,很難說這不是一種正向的薰陶。無論在香港、台灣或是世界範圍內,社會運動和政黨鬥爭都是今年非常「大」或者說熱門的話題,這也和他所研究的台灣政黨與社會運動關係的博士論文匯合了。
Tommy曾任德國杜賓根大學及台灣中央研究院作訪問學者,從香港到英國到德國再到台灣,最後回到香港,他說這是一段在不同且多元化學術氛圍裡不斷成長的經歷。研究生時期的Tommy與本科時期的Tommy有很大差別,就是更加投身於純粹的學術了。他提到在英國學習蠻深刻的一件事是,亞非學院的台灣研究中心每個星期都固定會舉辦許多活動,不局限主題,邀請不同的客座教授來做不同的分享。他還說到,由於地方局限性,香港學生本身都沒有很大的移動性(mobility),本科畢業離開香港以後,漂泊異地留學的這些年,他更能夠熟習獨立生活。
在教大裡的未來計劃
Tommy將會在新的學期裡教授一年級的2門課程,並同步完成博士論文。
在而今疫情已經成為新常態的新學期,他對於不能和學生面對面授課感到遺憾,與此同時,線上教學也給他帶來了挑戰。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並不會影響他以朋友的方式來和學生們相處。拋開學術上的指導,也能和學生們一起聊聊校園生活的趣事或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對於APS,他和一年級的新生們一樣是初來乍到,希望師生間能一起互相鼓勵打氣,盡快適應新環境。
當然,他對學生也有些期許:升入大學以後,一方面:除了上課,更要好好享受大學生活,珍惜短暫且珍貴的時間,勇於嘗試不同的新鮮事物;另一方面:牢記作為學生的本職,不要放棄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