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究 與 發 展
梁寶華教授榮膺史丹福大學全球首 2%頂尖科學家
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執行總監梁寶華教授在史丹佛大學發布的2024年排名中,被列為2024年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之一。
香港教育大學有49名學者獲得美國史丹福大學認可,列入最新公佈的2024年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名單。這一數字較去年的38人有所增加,足證教大學者的學術成就卓越,研究實力獲國際肯定。
上榜的教大學者遍及廣泛專業領域,連同教育學科在內共17個範疇。最新公布的排名不僅突顯教大在教育領域的領導地位,亦反映其在新興領域的長足發展,如人工智能與影像處理、環境科學以及語言暨語言學等。
為了讓學者專家能充份發揮他們在研究及創新方面的影響力,教大以教育未來為主調,作跨學科導向發展,不斷提升校內研究基礎設施,當中包括於2023年成立兩個校級研究設施——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中心實驗室(UDSAI)和神經科學中心實驗室(UHBN),藉着增設最先進的技術平台,支援教大研究人員進行跨學科研究。
自2021/22年起,教大已成立了九個多學科策略研究群,進一步加強教大的專業研究項目。在大學的支持下,這些研究群專責應對重大的現實難題,並將影響力擴展到不同的受益者,為大學的整體卓越研究作出貢獻。
在知識轉移方面,教大亦取得重大進展。在2024年獲得了32項國際創新發明獎項,大學取得的專利項目涵蓋教育科技、健康科技、微電子、人工智能模型和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而這些創新項目提供可行、實惠且可持續的方案,解決社會需求。
教大的研究人員致力解決現實世界的挑戰,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大學重視多元化研究成果,包括發表期刊論文、出版書籍和創作,以至知識轉移活動、參與政策制訂、教與學的學術研究以及教育創新等。教大亦堅持以優質教育和教師教育為己任,強調提升教育標準的重要性。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每年根據各個領域頂尖科學家的職業生涯引用影響力和單年引用影響力,編制排行榜並作發佈,本次結果的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底。該結果反映了教大學者在廣泛研究領域中的全球影響力。
教大49名全球首2%科學家名單請按此。
梁寶華教授榮膺史丹福大學全球首 2%頂尖科學家
「粵劇生行身段電腦評估系統發展計劃」與推出「粵曲拍和」iPad應用程式
「粵曲拍和」iPad 應用程式由本中心開發,教大 「創新與科技基金」資助,並獲知識產權署頒發香港專利。本程式旨在把傳統的粵劇音樂與現代科技結合,以及為大中小學建立一個粵劇音樂的教學平台。用家可通過此程式把平板電腦變成粵曲拍和中常用的樂器,感受嶄新的演奏和學習體驗。早前本中心曾舉行發佈會,向公眾介紹有關本應用程式的特點,同時邀請中小學教師分享使用感受和心得。
文化教育作為國民教育:
透過學習粵劇發展香港和廣東地區學生的中國文化身份認同
計劃推行時間:2020 – 2022
首席研究員:梁寶華教授
共同研究員:王朝霞博士(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自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以來,粵劇已被納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學校音樂課程。粵劇亦被香港和中國政府視為文化教育政策中的重要一環,其中包括傳統粵劇藝術的保育及在學校推廣傳統文化教育。
作為一種揉合了不同中國文化特色的表演藝術,粵劇非常適合作為促進建立中國文化認同的媒介,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一) 調查香港和廣東省地區學校的粵劇教學現況,二) 研究香港和廣東省地區教師的音樂喜好和教師培訓等如何發展及增添課堂上粵劇教學元素;三) 探討粵劇教育怎樣幫助學生建立其中國文化身份認同。
此研究共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將以問卷形式調查現時香港及廣東地區中小學粵劇教育的情況;第二部份則會於香港及廣東地區合共八間中小學進行個案研究。此研究旨在探討中小學粵劇教育的現況和挑戰,從而推動粵劇教育的持續發展。
文化教育作為國民教育:
透過學習粵劇發展香港和廣東地區學生的中國文化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