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學院
院校協作與課堂學習研究中心 優質教育基金
 
 

 

     
 
     
  小組討論 (30 分鐘)  
   

在短片一,對於一些學生比其他學生更快完成工作紙,教師提出了她的解決方案。試在小組中討論她提出的方案,你會怎樣回應她的建議?這是否處理學生進度不同的好方法呢?最快完成的學生便是學能最高的學生嗎?

然後討論:

  • 香港的教師,在設計工作紙時,會提供額外的提示,來照顧不同學能的學生。這方法有什麼弊處?
  • 舉例來說,這方法的其中一個弊端就是沒有完全讓學生發展思考的空間,你同意這說法嗎?這會否只是給予學生較容易的課業?若是如此,這對照顧個別差異而言會帶來什麼其它不利嗎?
  • 作為啟導教師,要更好地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在設計工作紙方面你會有些什麼提議?
    也許一個重要的考慮是設計工作紙時加入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即沒有單一指定答案的問題)。這樣學生便可按自己的學能和進度來完成課業。
  • 又或者,我們在設計問題時,可以盡量考慮不同學能的學生,但焦點應該放在不同的興趣上,例如:一些類同的數學概念應用在不同的情境,同時,學生可以選擇無需回答全部問題。
  • 也許對一些學生來說,真正的學習問題是,有關某課題的工作紙跟他們的起步點和已有知識並不吻合。這問題非關能力差異,而是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理解和觀點。遇到這種情況,你在設計學生的課業工作紙時有其他的方法處理嗎?

在考量以上問題的同時,大家可以參考課程指引中提到的「教師可採用多元化的資源(如:書刊、人物、電子)而避免只集中在課本的教學。教師可提供多感官、多元智能的學習經歷,誘發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稍遜學生)不同的潛能。」(課程發展議會(2001 )《學會學習 ——課程發展路向》,頁83 )。

 
       
  總體分享 (25 分鐘)  
    各小組彙報上述問題的討論結果,與及在課堂上運用工作紙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