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評論

張仁良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2023-06-01
 

上一篇

ChatGPT發展 對學與教的啟示


近日,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ChatGPT成為高教界熱話。由於這項新科技與學術誠信息息相關,將對教學及研究帶來深遠影響,在教育界引發廣泛討論,當中亦不無憂慮,大家特別關注大學應否容許學生在作業或評核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教師該如何應對相關工具的不斷衍生,以及在人工智能發展的浪潮裏,教師會否被取代。有關這些議題,筆者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教育模式會隨着科技發展而改變,這並非新鮮事。在筆者讀書的年代,計算機還沒普及,被禁止攜帶入考場;考試遇上sin、cos等三角函數題目,要靠死記硬背,或是翻查如小字典般的四位數表,找出對應數值進行計算,當時的教學,對學生背書和學習及運用四位數表等基礎運算能力的要求,都更為嚴格。

及至後來,計算工具規限獲准放寬,考生可以在考試中使用普通計算機等輔助工具,現在更可借助配備繪圖功能的高級函數計算機;教學的重點和方法也因而有所改變,比起考驗學生自身的運算能力,教師會側重培養他們使用工具進行運算的技能。

因此,如何有效地將人工智能應用於教學或用作輔助,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重點和探索的目標。

學會發問提煉內容 訓練慎思明辨

筆者也曾嘗試與ChatGPT進行對話,雖然它能快速檢索互聯網,並歸納總結資訊,但生成的內容談不上高質量,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也有值得商榷之處。

換言之,即使學生使用ChatGPT輔助完成功課,自身亦必須具備判斷答案準確性的知識儲備和能力,也須懂得向其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和指令,才能進一步檢索相關數據,以及進行深度討論,撰寫符合大學標準的作業。

若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夠透過不斷提煉ChatGPT生成的有效內容,例如收窄問題範圍和指定研究對象等,然後改進自己問問題的方式,再得出答案,如此難道不是自主學習和慎思明辨的過程嗎?

還記得在ChatGPT面世後不久,各大學還未推出相關的使用指引或禁令,但有不少學生已經開始使用ChatGPT,完成作業和考試。當時就有一位教育界同工「反其道而行」,用ChatGPT生成試題,要求學生找出當中的錯漏,並進行糾正補充,這不失為一個活學活用人工智能的好例子。

學生需體驗式學習 教師難取代

無可否認,人工智能與教育結合愈發緊密,ChatGPT或是以後其他類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終也會成為教學科技的一部分。但是,筆者不認為它們能夠取代教師的功能和角色,因為學生始終需要體驗式學習,人工智能無法取代面對面教學帶來的互動和情感。

對於人工智能的演化,教師可以抱持更開放的態度和胸襟,善用這些工具可幫助處理很多繁重及重複性的工作,以節省時間、提升效率,亦可為課堂增值。

既然人工智能可能會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筆者認為教師也應擔承引導角色,幫助學生提早認識,並以正確及負責任的態度,使用人工智能進行學習,協助他們迎接未來;師訓課程亦應加強針對教師整體人工智能素養的訓練元素,確保未來教師都能具備基本的技能,以應對新教育科技的持續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