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評論

張仁良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2023-04-28
 

上一篇

重啟民間交流 助兩岸關係回暖


近年兩岸關係形勢緊張,官方層面溝通不暢,連帶經貿合作與民間交流也大幅受阻,加上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動盪,事態發展一度令人憂心忡忡。因此,最近前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回鄉祭祖、率同台灣學生的「登陸」行程,能否成為重啟民間交流的契機,備受關注。

經濟合作框架 有助打破僵局

上世紀80年代,台灣經濟迅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彼時無論經濟總量還是整體生活水平,都遙遙領先內地其他城市,要談兩岸統一「誘因」不足,的確不易。不過,內地經歷改革開放後,奮力崛起,已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內地無論在基礎項目建設,還是尖端科技發展,都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和市場潛力,兩岸之間原有差距漸漸收窄,想進一步實現融合發展,並在經濟貿易上互補互利,阻力已大大減少。雙邊重回「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石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續簽的有利效應,也能成為破解僵局的一大助力。

推動青年交流 增理解縮分歧

其次,為兩岸年輕人提供良性互動的平台,也是十分關鍵。馬英九此行帶領「大九學堂」的年輕學生「登陸」,到訪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使兩岸青年能夠藉此機會互相了解和交流,對雙方皆有裨益。年輕人代表未來,彼此如何交流相處,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兩岸關係未來走向,中華文化一直是為兩岸三地年輕人提供凝聚力的媒介,本世紀初期,很多台灣年輕人就是因為好奇心驅使,為親覽書本上描述的祖國河山而「登陸」。

現今國家科技產業蓬勃,亦正好為他們提供一個嶄新視角,認識祖國最新發展。香港自回歸後,多以傳統歷史文化作主題,組織舉辦內地交流團,據筆者所知,近期安排的考察交流行程中,亦增加了圍繞國家創科發展的活動,包括乘坐高鐵、參觀工業展覽館和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甚至有機會親身到訪不同創科企業,了解內地創科發展脈搏。

年輕人彼此交流,能有助加深理解、縮小分歧,消除隔閡;更重要的是,兩岸人民同是炎黃子孫,對於台灣年輕人來說,內地生活方式雖然稍有差異,但在文化及語言上,卻沒有太大差距。建立朋輩友誼,對他們在內地發展、尋找未來拓展方向和空間,也會大有好處。

若兩岸民間交流能回暖,不論是高校學術交流重啟、旅遊觀光和商業互動恢復頻繁,都有助官方迎來更大溝通空間;畢竟個人政治目的不能先行於兩岸共同發展利益,以及關係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