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評論

張仁良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2022-10-14
 

上一篇

港善用3大獨特優勢 保持競爭力


近年,面對全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加上新冠疫情造成衝擊,香港的經濟增長遠遜區域內其他國際城市,社會民生的復常速度也比較緩慢。特區政府於上月下旬放寬入境檢疫措施至「0+3」,取消酒店隔離,逐步推動香港重新對外開放,與世界接軌。

可是,通關不是刺激經濟和改善民生的萬能藥,單憑此舉措,仍不足以消除坊間一些對香港前景持悲觀態度的言論。

審視不足總結經驗 定未來路徑

筆者近期與政商學界人士討論香港綜合競爭力下降的影響因素,得出各個環節都存在缺漏的結論。回歸至今逾25載,香港如何在一國兩制下善用自身優勢,同時把握外部機遇、融入國家發展,無疑是一大挑戰。特區政府必須重新審視過往實踐香港「獨特優勢」的情況及不足之處,總結經驗,以制定未來發展策略和路徑,保持作為亞洲國際都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在最新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香港被區域內的長期競爭對手新加坡超越,排名下降至第四位,新加坡則躋身全球三甲;又因新加坡領先於香港實施全面開放,吸納大量本港外流的企業和人才,故坊間不少言論就此對香港的未來,作出了「滿盤皆輸」的蓋棺定論。

事實上,早在新冠疫情前,新加坡政府已大力推行「區域總部」引資計劃,提供誘因,逐漸成為全球跨國企業設立亞太地區總部的首選地;其中,當地擁有的科技企業地區總部數量,是香港的3倍,加上新加坡已實施高薪招攬人才策略多年,其國際人才的競爭力,實際是取勝於長期規劃和自身優勢,而不是單純因為香港在通關環節上起步太遲,失了先機。

最自由經濟體 競爭城市難複製

新加坡固然有其長處,但香港也有其他競爭城市難以複製的3大獨特優勢。其一,香港在《世界經濟自由度2022年度報告》中,連續27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的完善法治體系和稅務優惠政策,締造了友好的營商環境,對跨國企業仍甚具吸引力。依筆者看,這依舊是區內後起之秀不易撼動的堅實根基。

其二,引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分析,香港金融服務業在2020年對整體經濟的貢獻規模,是新加坡的1.5倍,而港股去年的總成交額,也比新加坡高出逾20倍,可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依然深厚。

其三,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扮演連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世界其他城市的超級聯繫人角色,這些都是香港籌劃未來發展的核心機遇。

高等教育國際化 推廣中華文化

當然,立足於自身並不代表香港可以忽略外部挑戰。中美關係僵持不下、地緣政局更為嚴峻、全球競爭日趨激烈,都是香港向前發展的阻力,面對官方層面交流停滯的局面,民間外交的意義和重要性愈發彰顯。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素來是香港的一大優勢。本港多所大學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加上社會主流文化有中西融合的特色,筆者認為,大學既能透過學術研究合作和學生交流活動,增強香港與世界的聯繫、為社會培養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人才,也能轉化人文歷史研究成果,向海外傳播及推廣中華文化。以往特區政府對人文社科研究的資助力度,遠低於理工學科,冀望現屆政府今後能投放更多資源。

現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即將發表,筆者期望可看到特區政府積極有為的發展策略,切實解決房屋、教育和醫療等民生議題,帶領香港穩步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