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Facebook Page Instagram Page Instagram Pag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數學及教學文學碩士

 

課程編號

A1M085

課程模式

一年全日制

課程總主任

阮文威博

課程查詢

2948 7824

電子郵箱

mamp@eduhk.hk

宣傳單張

下載

APPLY ONLINE

課程概覽與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加深及強化學員的數學知識,幫助他們從⾼等數學⻆度認識數學的教與學。同時讓學員接觸不同的課堂環境和創新的數學教學⽅法,培養他們整合數學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的能⼒,提升他們的批判性思維,使其成為懂得⾃我反思的教育⼯作者。

 

課程目標包括:

  1. 擴闊學生的數學知識;
  2. 協助學生從高階數學角度理解如何在學校教授數學;
  3. 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課堂環境及創新教學法;
  4. 培養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法之間的協同效應;
  5. 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使其成為具反思能力的實踐者。

在讀同學請透過以下連結登入查閱課程手冊及科目簡介。

A1M085 全日制學生

 

課程大綱

本課程共有24 個學分,每科⽬3學分。學員可在⼀年內修畢整個課程。課程的時間可能包括工作日晚上、週末和/或長假期間。課程可能會安排在大埔校園、將軍澳教學中心、北角教學中心、九龍塘衛星教學中心和/或大學決定的其他地點。實際的上課地點由大學決定。

 

數學科⽬ 

12 學分

必修科⽬

基礎幾何學

3學分

 

概率與統計

3學分

 

代數與數論

3學分

需在以下科目中選擇一⾨修讀#

選修科⽬

微積分與數學建模#

3學分

 

組合學與圖論#

 

機器學習與量⼦計算的數學原理#

 數學教學法科⽬

12 學分

必修科⽬

數學教育設計

3學分

 

運⽤科技於數學教學:以探究取向爲本 

3學分

需在以下科目中選擇⼆⾨修讀@

選修科⽬

教育中的⼈⼯智能@

3學分

 

數學思維與評估@

3學分

 

數學史的教與學@

3學分

 

STEM教育中的數據挖掘@

3學分

 

數學教育中的教學法研究@

3學分

學分總數

24學分

科目

必修課程
MTH6128 代數與數論

本科目旨在提供基本數論與現代代數的入門概覽。學生將有機會學習數學中的代數結構,並培養運用本科目所學策略、技巧與定理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欣賞數學概念抽象化所展現的美感、統一性與必要性。

MTH6129 基礎幾何學

本科目旨在介紹多種研究幾何中數學概念、性質與關係的方法,特別著重於歐幾里得幾何,並延伸其洞見至非歐幾里得幾何。
科目將拓展學生對幾何及其意涵的理解,並嚴謹地探討歐幾里得幾何的基礎。科目內容包括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全等、幾何不等式、平行性、畢氏定理等主題,皆從進階角度切入。教材採公理化方式進行,並要求學生全程進行證明。科目亦將介紹「交點幾何」,以展示公理如何影響幾何結構。
此外,科目將簡要探討非歐幾里得幾何及其歷史發展,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演進與應用。
本科目亦旨在為學校教師提供紮實的幾何知識,以及深入理解幾何在解題中的重要角色,使他們在教授學校幾何時具備充分的能力與信心。

MTH6130 概率與統計

本科目旨在向學生介紹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包括標準機率分布、抽樣分布、參數估計、推論,以及基於假設檢定的統計決策。科目提供機率與統計的入門概覽,並介紹隨機變數的基本概念。在掌握這些基礎後,科目將進一步探討抽樣分布的概念,以及資料分析與假設檢定的技巧與方法。

MTH6133 數學教育設計

本科目旨在介紹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方法。全球課程改革已達成共識:數學教育應培養學生成為具備解題能力與批判思維的學習者。為達此目標,僅僅教授整份課程內容及處理各類數學問題,並不足以涵蓋專業數學教師的全部職責。
具備紮實的數學知識之外,數學教師更應引導學生從其數學經驗中建構意義,並賦予學習內容深層的理解。本科目旨在為教師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與教學技能,使其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數學理解與思維發展。

MTH6134 運⽤科技於數學教學:以探究取向爲本

本科目旨在介紹如何運用資訊與通訊科技(ICT)於學校數學的教與學,並以探究式學習為指導原則。透過提問、探索與實驗數學概念,學生將培養對數學科技教學內容知識的理解與洞察力。本科目是「數學教學設計」課程的延伸,聚焦於ICT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領域。
科目首先介紹學習社群與探究的社會文化框架,以及在數學課堂中使用ICT的教學意義。接著,學生將認識多種與學校數學相關的ICT環境,包括計算機、試算表、動態幾何、圖像繪製、動態統計及網上資源等。學生將實際操作這些ICT工具,以探究學校數學概念,並在探究與協作的教學模式下設計教學任務。

 

數學科⽬#
需在以下科目中選擇一⾨修讀#
MTH6131 微積分與數學建模#

本科目旨在讓學生學習超越初等微積分的實用與建模技巧,以解決源自各種動態情境的日常生活問題。學生將體驗多種數學建模方法,應用於不同的現實情境中。
科目將運用微分方程與差分方程中的解題技巧,結合實際應用與方法,協助學生掌握問題解決能力。此外,亦會介紹最佳化與數值分析技術,以拓展學生在數學建模上的知識與技能。

MTH6132 組合學與圖論#

本科目旨在使學員全面掌握計數技巧與組合推理的知識。科目內容涵蓋容斥原理、生成函數與遞迴關係等主題,並將介紹圖論與有向圖的建模方法,以及運用圖形演算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課堂中亦會探討演算法的複雜度,讓學生深入理解其在數學與計算中的應用。

MTH6198 機器學習與量⼦計算的數學原理#

本科目旨在透過基本數學原理,探索機器學習與量子計算的交叉領域。學生將學習從基礎演算法到進階技術的核心概念,並著重於與現實挑戰相關的數學解題能力。課程將介紹量子計算的基本理論,強調「疊加」與「糾纏」等數學原理,以及關鍵的量子演算法。學生亦將深入探討量子機器學習,了解如何運用這些數學工具來處理複雜的計算問題。為使學生具備理解機器學習演算法與量子計算所需的能力,科目將涵蓋線性代數、微積分與機率論等重要數學主題。

 

數學教學法科⽬@
需在以下科目中選擇⼆⾨修讀@
MTH6116 數學思維與評估@

M數學思維是研究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學校正式教學的重要課題。隨著學生在學校的進展,數學成就會顯著變化,個體間的差異亦常十分明顯。本科目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兒童如何獲得數學知識,並促進自身的數學發展。課程重點包括數學學習與認知發展的模型,以及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應用之評估。

MTH6118 數學史的教與學@

數學史與教學法(HPM)是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CMI)研究的主要領域之一。本科目將探討數學及數學教育的發展與數學史之間的關係,重點包括古代中國的數字系統、算術、幾何與代數的發展,以及其對數學教育的影響。

MTH6184 STEM教育中的數據挖掘@

本科目概述數據挖掘與STEM教育的基本概念。數據挖掘日益被應用於提升教學與學習過程及教育教法。教師可運用從數據挖掘模型中發掘的知識來解決教育問題。科目內容涵蓋數據前處理、數據視覺化、機率與統計,以建立關聯、分類與分群的演算法。亦涵蓋STEM教育的理念,幫助學生設計STEM學習活動,並探討與STEM教育相關的社會與道德議題。科目亦將展示STEM應用中的數據分析實例。

INT6065 教育中的⼈⼯智能@

本科目旨在使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礎與進階知識,並強調其在教育環境中的原則與實踐。課程亦提供機會讓學生分析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並探討其倫理與社會議題。科目內容涵蓋當代與新興人工智能技術,包括但不限於智慧代理、問題解決、知識與推理、電腦視覺、機器人技術、自然語言處理、聊天機器人、語音助理與情感偵測。課程將介紹教育與人工智能整合的框架,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新興應用,並深入探討其發展過程中的倫理與社會議題。

MTH6197 數學教育中的教學法研究@

本科目旨在探討數學教育中的研究方法與當代研究議題,重點聚焦於有效的教學實踐。學生將認識多種研究取向,並深入了解其在數學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課程將引導學生批判性地分析涵蓋不同範疇的實證研究,培養其研究素養。在科目過程中,學生將學習如何提出研究問題、設計可行的研究方案,並撰寫研究計劃書,以探討真實情境中的教學介入。課程結束時,學生將具備以實證為基礎的教學實踐與研究能力,能夠積極貢獻於數學教育領域的發展與創新。

 

授課語言

本課程授課語言為英文 (輔以中文)。

學分轉移

同學曾在本校或其他認可院校修畢的科目,可申請學分轉移。實際修讀年期及可轉移之學分數目,將視乎個別申請人的學歷及資格而定。總課程學分轉移數目最高為課程要求總學分的百分之五十(即十二學分)。同學可在每一學年的第一和第二學期的首兩星期內申請學分轉移,申請將以個別情況審核。

入學條件

本課程之最低入學要求如下:

(1)    申請⼈須持有由認可⼤學頒授的本科學⼠學位 (⾮主修數學為佳)
(2)    具備⾹港⾼級程度會考數學科考獲 E 級以上成績或⾹港中學⽂憑試中數學 (必修部分) 考獲 4 級或以上成績或同等學歷*
(3)    申請⼈如⾮在英語授課的院校取得學⼠學位,其英語⽔平須符合以下其中⼀項要求**:
      a.   雅思⽔平達 6.0 或以上***; or
      b.   GCSE/GCE OL 英語 C 級或以上;或托福 TOEFL 分數 80 (網絡考試)***; or 
      c.   中國內地的全國⼤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不少於 430 分 (成績有效期為兩年) ***; or
      d. 其他同等學歷。


*申請⼈如在修讀學⼠學位或前師範學院課程期間,曾修讀數學或數學相關科⽬,其申請亦會獲考慮。

**所提供的雅思/託福成績應在兩年有效期內,且應是在考試中⼼參加考試取得的成績。以線上形式進行的測驗,如 IELTS Indicator、IELTS Online、TOEFL Home Edition、Duolingo 英語測驗或 PTE,均不被認可為 MA(MP) 課程之英語能力要求的有效證明。

***所提供的雅思/託福成績應在兩年有效期內,即必須為 2024 年 1 月 1 日或之後取得。

學費

此課程為自資課程,整個課程學費為港幣十六萬零八百元正,學費一般不獲退還或轉授。

獎學金計劃

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

 

政府由2025/26學年起,推出「⾹港未來⼈才深造獎學⾦計劃」(計劃)。計劃的主要⽬的是為吸引更多本地學⽣在有利⾹港發展的優先範疇深造,擴⼤不同領域的⾼端⼈才庫,同時進⼀步推動⾹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此課程與2025/26年度為計劃中STEM範疇的課程,課程中全⽇制的本地學⽣會被邀請申請此計劃。

 

在計劃下,每個獎學⾦的上限為港幣100,000元(以整個研究院修課課程計算,不論修課年期和修讀模式),⽽獎學⾦學⽣仍須⽀付不少於與其他教資會資助全⽇制學位課程學費⽔平相同的學費。獎學⾦只可⽤作⽀付學費。

 

更多詳情,請瀏覽研究生院網頁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網頁

提升研究能力的學生支援措施

為協助數學與教學法文學碩士課程 [MA(MP)] 的學生提升研究成果品質並拓展國際視野,MIT 學系將提供「提升研究能力的學生支援措施」。相關詳情將於每學年開始時公布。

免責聲明

科目層面

大學保留一切修訂課程開辦及其任何有關事項的權利,如有需要,可隨時酌情調整課程(包括但不限於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等)。在不限制大學修訂課程和開辦課程的廣泛酌情權的前提下,考慮到教學人員編制、報讀人數、實際具體安排、課程內容變動以及其他情況的轉變等因素,大學可能需要更改課程。已繳學費將不予退還。

 

課程層面

我們已盡力確保本網站所提供之資訊的準確性。由於課程資訊可能因情況之轉變而時有變動,大學保留在其認為合適及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修改本網站中任何資訊的權利。若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本網站提供的資訊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大學概不負上法律責任。

 

自資研究生課程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從未與內地或香港的中介機構合作招生,亦不鼓勵學生委託第三方代理處理其申請。申請人須直接通過教大的網上入學申請系統提交入學申請,並提供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有關申請的最新資訊, 我們會直接與申請人聯絡。請參閱香港教育大學的官方渠道,包括課程網站及入學申請系統,以了解所需資料並完成申請程序。

 

大學層面

本校維持其課程的教育質素及水準。本校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 資助,並作為九間具備自行評審資歷資格的院校之一。受教資會資助的各大學提供所有課程的教學經驗均受教資會轄下質素保證局之監管。

 

如個別人士欲於畢業後申請內地的學歷認證,應直接聯絡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獲得最新資訊及確認(詳情可參閱中國留學網: 

https://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xlxwrz32/index.html)。有別於本校於香港頒授的學歷,內地的學歷認證程序為獨立運作。為免生歧義,本校對於個別畢業生是否獲得內地之學歷認證或其他香港境外的專業資格或牌照之學歷認證等事宜並不提供保證。

如中英文版本資料信息不一致,又或於課程內容詮釋上出現歧義,則以本校之最後決定作準。

申請及查詢

有意申請者,請透過香港教育大學網上入學系統遞交申請。提交申請前,請瀏覽 https://www.eduhk.hk/acadprog/postgrad.html以了解詳盡的申請及入學資訊。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電郵至:mamp@eduhk.hk 與我們聯絡。

 

課程編號

A1M085

課程模式

一年全日制

課程總主任

阮文威博

課程查詢

2948 7824

電子郵箱

mamp@eduhk.hk

宣傳單張

下載

APPLY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