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史與數學教學的融會-「知易行難」抑或「知難行易」?
日期:2010-10-09
時間:13:00
地點:D1-LP-08
E-mail: mit@ied.edu.hk
Tel: 2948 7824
摘要:
二十多年來經過世界各地眾多人的努力和鼓吹,HPM (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數學的歷史和教學 ) 已經不是什麼新事物,宣傳式的表述再無需要,如何在課堂上落實這種融會才是需要的工作。但看來那似是「知易行難」,又是「知難行易」,為何如此呢?講者曾經說過 (《抖擻》第 53 期, 1983年 7月 ) : 「我們要追求的是一種“歷史感”,這種“歷史感”不能單從一連串名字、一系列大事年表、一幀幀肖像、或者一頁頁小故事中得到。歷史是在長時間中由事件累積而成,“歷史感”也是在長時間中因學習歷史而由淡至濃,以至濃得與本科混為一體而不可分。」 本講座旨在通過一些課堂上的教學事例討論這個課題。
蕭文強教授簡介
蕭文強早年於香港大學理學院主修數學及物理,畢業後負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有如喬叟著作的《坎特伯利故事集》書內對其中一位朝聖旅客的描述:「開心地學,也開心地教」,在2005年退休前他開開心心教學逾三十載,退休後他繼續享受學習與教授數學的樂趣。他發表過一些在數學、電腦學領域裡的研究論文,但發表了更多關於數學史及數學教學的文章,並且著作了幾本普及數學書籍。對於如何把數學史融會於數學的教與學當中,他尤感興趣;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積極參與一個名為『數學的歷史與教學』的國際團隊的工作及活動。最近幾年他把大量時間精力投放於設計及教授一個通識課程,題為「數學:一項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