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

孩子分心有妙法﹗

不少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做功課或溫習時專心一致,不會因為電視、電話、遊戲機等誘惑而分心。有研究就建議用一句「魔咒」幫助孩子專注做事;這句「魔咒」就是「如果…就」(if-then)。原來,先點出一個可能發生的情況,再用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法來處理或應對,對孩子完成任務有顯著幫助﹗

 

Wieber 與他的研究團隊測試這句句式對孩子專注程度的影響(Wieber, von Schodoletz, Heikamp, Trommsdorff, & Gollwitzer, 2011)。四十九位五至八歲的孩子獲邀參與一個將車輛和動物分類的實驗,在分類過程中,孩子的視線範圍左邊同時播放一齣有趣的卡通片,孩子的視線方向及望向卡通片的次數和時間被追蹤。研究人員在進行實驗前,分別用兩種不同的口號來幫助孩子抵抗誘惑:(一)目標為本(goal intention):「我會忽視所有令我分心的東西!」或(二)應對為本(implementation intention):「如果有誘惑,我就會忽視它!」。結果顯示,使用應對為本口號的孩子,分類速度比較快,他們望向卡通片的次數和時間亦較少,可見這句「魔咒」的威力﹗

 

除了溫習,「如果…就」在其他不同的情況下也可以幫助孩子面對挑戰(Gollwitzer & Sheeran, 2006)。例如,孩子明天因為要在全班面演講而感到緊張。家長可以在事前和孩子說:「如果聽日你覺得好緊張,你會點做呀?」,然後和孩子一起想出一個具體的應對方法:「如果我覺得緊張,我就會深呼吸幾次!」、或者是:「如果我覺得緊張,我會同自己講,其實我同媽咪預備左幾次架啦﹗」。能夠善用「如果…就」去幫助孩子應對,可能會有意想不同的好效果哩﹗

 

文獻出處 :
Gollwitzer, P. M., & Sheeran, P. (2006).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and goal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and processe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8, 69-119.

Wieber, F., von Suchodoletz, A., Heikamp, T., Trommsdorff, G., & Gollwitzer, P. (2011). If-then planning helps school-aged children to ignore attractive distractions. Social Psychology, 42, 39-47.

 

亞洲家庭研究小組,譚亦斯小姐及林俊彬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