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

專家教路:讓孩子更自律(1)

新一年又到了,相信無論是家長或孩子,其中一個最常見的「願望」就是「學業進步」。影響孩童的學習表現,甚至整體成長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今次想跟家長探討的,是自我調節(self regulation,或稱「自律」)的重要性。

自我調節是指孩子能夠掌握及運用一些可改變自己行為的技巧,讓自己成為一位獨立的解難者,從而掌控自己的人生發展和命運。透過一項為期32年、達1000 人參與的追蹤研究,Moffitt 的團隊(2011)就總結出兒童期的自我調節能力,能有效推測一個人30多歲時的人生:自我調節能力較高的孩子,在成年後整體上較為健康、有較良好的財政和較奉公守法,可說是有較美滿的人生。

透過多年的研究及舉辦家長育兒訓練的經驗,Sanders 和 Mazzucchelli(2013)就總結出一些有效的育兒策略,現與大家分享:

一、隨機教學:每一次孩子向家長尋求協助解決困難的時候,都是教導孩子自我調節的好機會,家長應當好好把握。例如當孩子向家長查詢功課時,家長可先問孩子題目與甚麼內容有關,以初步知悉孩子已達至的水平,或已掌握的技巧,再提示孩子如何適當地應用相關的已有知識,幫助自己解決困難。

例子:

孩子:「媽媽,呢個面積點計呀?」,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找出已學的公式,而非直接點出答案:「呢個係咩形狀呀?」、「三角形既面積有冇公式架?係邊一課搵到呀?」「有底長、有高度喎-可以點用呀?」

二、坐言起行:在指引孩子行動時,家長不妨先踏出第一步,向孩子示範如何開展有關工作或要求。參考以上「三角形面積」的例子,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翻開數學課本的目錄,與孩子一起回顧該課題的篇章,然後一同翻閱至有關部份。這樣屬於較輕度的介入提示,一般而言孩子較樂意順從。孩子在下一次出現類似困難時,亦有較大機會自行嘗試處理。

Sanders和 Mazzucchelli還有其他的建議,下回再談!

文獻出處:

Moffitt, T. E., Arseneault, L., Belsky, D., Dickson, N., Hancox, R. J., Harrington, H., et al., (2011). A gradient of childhood self-control predicts health, wealth, and public safe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8, 2693-2698.

Sanders, M. R., & Mazzucchelli, T. G. (2013). The promotion of self-regulation through parenting interventions.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16, 1-17.

 

保良局社會服務部  教育心理學家張溢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