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

生活中導孩向善(四)

究竟孩子多大開始體會到同理心呢?Upshaw 的團隊(2015) 嘗試透過實驗尋找答案。

 

研究團隊找來一班12至15個月大的幼兒,向他們播放3段分別展示其他幼兒開心、悲傷和平淡情緒的片段,並同時量度幼兒的瞳孔大小變化。另一方面,幼兒的家長填寫問卷,量度家長的同理心和日常助人及利他行為。結果發現,幼兒在觀看開心和悲傷情緒片段時,瞳孔均會明顯放大,顯示他們即使還未能以語言或行為去有效表達,但其實的確能體會其他人的感受而作出反應。此外,父母的角色取替能力(perspective-taking ability)越高,和日常助人及利他行為越多,幼兒的瞳孔放大程度越大!即是說:父母在同理心方面的「身教」,即是在一歲幼兒亦可見效果﹗

 

要培育幼童的同理心,家長在日常與孩子相處互動時,不妨多加反映孩子自己的情緒表現(如:下雨不可以去公園玩,爸爸知道你不高興),以及向孩子反映其他人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和感受(如:那位小朋友是轉校生,可能會對新環境感到害怕)。此外,父母請緊記:「身教」應由孩子年幼時做起﹗家長應重視自己日常的行為會如何影響身邊人(如:伴侶、孩子、家人、家傭、鄰舍等) 的情緒感受,多展示同理心和代入別人想法,作為幼兒同理心發展的良好基礎。

 

文獻出處:Upshaw, M.B., Kaiser, C.R., & Sommerville, J.A. (2015). Parents' empathic perspective taking and altruistic behavior predicts infants' arousal to others' emotion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1-11.

 

客席筆者:保良局社會服務部 教育心理學家張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