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一冊, 文章八(二零零四年四月)
吳本韓、蘇若望
「飛行」和「紙飛機」的教學活動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貳、飛機飛行的物理

2.3、牛頓第三定律與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

讓我們仔細觀察機翼設計。除了設計成翼型之外,亦有設計成上下對稱,也有像一塊平直的木板一樣,甚至是倒翼型而能以正常方式飛行的。第一個例子還可以用柏努利定律來解釋升力的部份成因;而後三者,明顯以柏努利定律來解釋存在困難,因為機翼底部的表面長度和頂部的相等,甚至更長。而飛機上下倒轉飛行,即是倒翼型,哪又應如何解釋呢?

首先,讓我們看一看有關流體的特性:流動中的物質,都會有依附接觸面的傾向,宏觀的解釋是與流體的「黏度」(Viscosity)有關。試把匙羹彎曲的底部貼向由水龍頭流出的水柱,觀察水流過曲面後的情況,會發現水流的方向改變了,由垂直向下變成跟隨匙羹曲面的方向(圖二)。此外,你的手會感覺到有力把匙羹拉近水柱。這感覺可用牛頓第三定律來解釋:因為匙羹改變水流的方向(作用力 Action),匙羹亦同時被拉向水柱(反作用力Reaction)。這種現象稱為康達效應(Raskin, 1994)。

圖二:康達效應

再次觀察機翼設計,不論是翼型、上下對稱、平板式、或是倒翼型,它們的「翼弦線」(Chord)大多不是水平的,機翼前沿稍為向上而後沿向下,與水平做成一夾角。這個夾角稱為「衝角」(或稱「攻角」,Angle of Attack),就算翼弦線是水平的,機翼的「襟翼」(Flap)角度的改變也會形成「衝角」。

圖三:翼型和衝角

機翼的作用就是改變氣流的方向,從而產生升力。把機翼設計成翼型,以及做成一個衝角,都是旨在改變氣流的方向。本來水平運動的氣流,因為黏度而依附接觸的表面,流經翼型和(或)向後傾斜的機翼後,流動的方向變成偏向下方。換言之,機翼作用於空氣,就好像把空氣「扔」向下;因而使空氣對機翼產生反作用力,把機翼推向上,產生升力(Weltner, 1990aWaltham, 1998Eastlake, 2002Beginner's Guide to Aeronautics)

另外,衝角越大,氣流偏下的情況越劇烈,所產生的升力也越大。不過當衝角太大時,因大量湍流的形成使氣流不能再依附機翼表面流動,升力大幅下降,而阻力卻大幅上升,這就會發生「失速」(Stall)的情況。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 Volume 5, Issue 1, Article 8 (Apr.,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