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四期, 第二冊, 文章六(二零零三年十二月)
陳正治、徐國文
影視科學-以獵殺U-571為例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五、教學成效評量

本教學研究旨在提供一個異於學校體制內現行的教學模式,例如老師講授、實驗指導或團體活動及校外教學參觀等,本教學研究中以電影欣賞作為動機導入要引,提供學員休閒娛樂結合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休閒娛樂兼顧學習的需求;提供科學原理應用與延伸滿足教師對教育性的需求;提供學員自製科學教具的機會及攜帶回家的實體,以滿足家長對價值性的需求。

本項教學探討將活動中所有規劃之內容(含電影欣賞、科學動手做等七項、展示廳參觀導覽解說及科學演示等),為求客觀標準,本文將活動的評量基準分為教育性(Education)、趣味性(Entertainment)及價值性(Valuation)等三個指標,茲將三個指標內容分述如下:

A、教育性(Education):本教學活動是否能滿足學生追求知識的渴望,是否能讓學生能自我學習,是否能與學校體制教育內的課程進度銜接,是否能讓學生對新的科學專有名詞產生強烈的印象並且會使用等等,凡此種種均列為本教學方法是否能滿足學生對追求新知或接受教育的評點指標。

B、趣味性(Entertainment):大部份的學生都愛玩樂,如何讓教學活動能寓教於樂且易於被學生接受,教學方式是否活潑,教具是否好玩有趣,競賽活動是否充滿挑戰及創意,凡此種種被歸類為是否具有趣味性。一般而言,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學生比較樂於學習,甚至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

C、價值性(Valuation):本系列教學活動在科工館進行,學生利用週末假期且採選修方式參加,對一般學生而言,假期就是休閒和玩樂,因此本系列教學活動是否被認為有價值參與,教具的製作與功用是否與購買材料所花費用等值,學生家長是否支持並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等等,均列為是否具有價值性。

就以上三項評點基準,學生分分別針對各次教學活動,自行評價其得點,最低0分、最高10分,茲將所得結果平均得點表列如表二。

表二:各項活動評點平均得點

活動內容

學生(樣本數:55)

教育性

趣味性

價值性

科學內涵

電影欣賞

7.26

8.37

7.56

探討情節的真實性

浮沉偶

7.00

6.91

5.96

帕斯卡原理與水壓傳遞

水中蛟龍

6.40

5.93

5.96

阿基米得原理與浮力原理

終極密碼戰

7.53

6.96

7.42

電路的並聯與串聯應用

射擊飄浮球

7.16

8.78

7.73

簡單機械與機構應用、柏努利原理

在半空攔截

7.29

8.53

7.25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測量員報告

7.84

6.20

7.60

三角測量

導覽解說

7.64

5.73

7.39

展示品參觀教學

科學演示

8.35

7.76

7.94

科學表演活動

(1)、由於問卷表採無記名方式調查,學生的喜惡不會有作假之虞,其中水中蛟龍評價皆比其它項目偏低(但仍在一般水準5.0之上),經與帶隊教師討論,原因之一是在學校上課時有類似的動手操作經驗(如浮體與沉體單元中之水中蛟龍)。

(2)、終極密碼戰是結合電路的串聯與並聯使用,這與密碼機因電路結構細緻,施作難度高且學生對摩斯密碼的使用不熟悉,因而雖具有教育價值,趣味性卻偏低的現象。

(3)、導覽解說的運作方式是由專業解說員就展示廳之展品,透過學員目睹展示品,及主要目地是配合科學動手做的延伸及推廣,使科工館展示品能透過科學動手做的方式,使學員能清楚且明白展示廳內展示品所欲呈現或傳達的科學意念或應用。每次參觀一個展示廳,解說員可以講解多項展品,唯學生所扮演是「聽」與「看」的角色,教育價值十足。

(4)、科學演示是由科工館解說員示範多項神奇的科學現象,學生仍是「聽」與「看」,學生普遍認為很精彩且具教育價值,此與學生在時間之內可以看到多項神奇的科學現象應有直接感受,並認為深具教育性有關。

 


Copyright (C) 2003 HKIEd APFSLT. Volume 4, Issue 2, Article 6 (Dec.,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