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八期,第一冊,文章十一(二零一七年六月) 陳正治、劉嘉茹 同儕團討對科學概念改變之探討
|
同儕團討對科學概念改變之探討
內容本研究以同儕團討教學策略,操作「科學類博物館科學學習認知」課程,並以準實驗教學設計與質性研究,探討此教學課程對一般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空氣流體運動相關的物理學概念上,概念轉換與學習成效造成的影響。
在資料分析方面,本研究採用114名來自各大學校院系的大學生當樣本,在他們蒞臨科工館擔任夏令營的實習生勤前教育訓練時進行資料收集,將其隨機分為3個研究群組(A組、B組與C組),分別進行無討論、小組一次討論與二次討論等不同任務,每群組再細分數個小隊,每小隊成員3-4人,採用次數分配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變異數分析法及概念改變的過程。研究結果顯示:
- 同型式的前置討論,有助於一般大學生在科學學習上概念的轉變
- 同儕討論可以有效促進非理工背景之大學,對於日常生活中有關空氣流體對日常活動之影響概念建立及應用。
- 同儕團討二次討論的學習成效較佳。
研究亦發現,一般大學生對空氣流體特性概念之欠缺,藉由動手做實驗活動,眼見為憑,始能有效傳播科普知識,同時藉由不同背景的同儕團討,可以避免偏見。
關鍵字: 同儕團討、準實驗教學設計、概念改變、科學學習、科學博物館
Copyright (C) 2017 EdUHK APFSLT.Volume 18, Issue 1, Article 11 (Ju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