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八期,第一冊,文章十一(二零一七年六月)
陳正治、劉嘉茹
同儕團討對科學概念改變之探討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肆、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經由前後、測的資料收集,依不同的實驗項目(如表三),參照表四的計分方式,就受測者的得分,進行初步的統計分析,結果如下表五至表九

表五、分別在紙片上、下方吹氣

個人臆測答對率(PS)-無小組討論

第1次小組討論答對率-無科學演示

第2次小組討論原因答對率-科學演示後

後測-1
 (PTS-1)

Group-A

0.59

-

-

1.80

Group-B

0.24

0.57

1.68

Group-C

0.28

0.37

1.12

1.66

理論上,當在紙片下方吹氣時,很自然地會吹到紙片,使紙片受到吹力往上飄揚。但當在紙片上方吹氣時,依據柏努利原理,紙片會因空氣在紙條上方流動所產生的壓力,比紙片下方靜止不動的空氣要小一些,因此紙條會往上飄,但上飄後又因重力作用,紙條又會往下降,如吹氣不間斷,紙條就會上下飄動。

調查結果顯示如下:

  1. 第1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59分,增為後測之1.80分(增幅205%)。
  2. 第2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24分,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57分(增幅136%);在後測變為1.68分(增幅600%),增幅比第1組大。
  3. 第3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28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37分(增幅32%),增幅比第2組小;但觀摩演示後第2次小組討論,平均得分為1.12(增幅300%),在後測變為1.66分(增幅493%);
  4. 資料顯示,小組討論後得分有增加,且在全體均觀摩過科學演示後,對於空氣流體在紙片上方吹氣的所產生的上、下壓力差異,均能作正確地回答其產生的原因。

表六、在兩紙片中間吹氣

個人臆測答對率(PS)-無小組討論

第1次小組討論答對率-無科學演示

第2次小組討論原因答對率-科學演示後

後測-2與5
 (PTS-2/ PTS-5)

Group-A

0.55

1.80/1.12

Group-B

0.38

0.60

1.68/1.03

Group-C

0.56

0.93

1.35

1.66/1.34

理論上,當在兩紙紙片中間吹氣時,兩紙片中間會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壓力,比兩紙片外靜止不動的空氣要小一些,因此兩紙片會相互吸引。

當在兩紙片中間吹氣時,加入後測的液體流體實驗(PTS-5),結果顯示如下:

  1. 第1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55分,增為後測之1.80分,與1.12分(增幅227%,104%),似乎學生認為空氣流體與液體流體壓力差不同。
  2. 第2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38分,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60分(增幅58%);在後測變為1.68分與1.03分(增幅342%與171%),增幅比第1組大,在認為空氣流體與液體流體壓力差異時,與第1組雷同。
  3. 第3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56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97分(增幅66%),增幅比第2組稍大;但觀摩演示後第2次小組討論,平均得分為1.35分(增幅141%),在後測變為1.66分與1.34分(增幅196%與139%),在認為空氣流體與液體流體壓力差異時,與第1、2組雷同。
  4. 資料顯示,小組討論後得分有增加,且在全體均觀摩過科學演示後,均能體會並解釋流體在兩物中間穿過時,會使兩物外側與中間的壓力差產生變化,且兩物會相互吸引,唯在液體中的效果答對率較低。

表七、使用吹風機吹球

個人臆測答對率(PS)-無小組討論

第1次小組討論答對率-無科學演示

第2次小組討論原因答對率-科學演示後

後測-3
 (PTS-3)

Group-A

0.45

1.44

Group-B

0.74

0.81

1.25

Group-C

0.84

0.74

0.86

1.54

理論上,當空氣碰到圓球曲面球體時,依據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球面四週的空氣會沿著球面由下往上運動並在球的上方會合,繼續前進,此時在球上方放一紙條,即可清楚見到紙挑會往往飄動;此時球表面的空氣速度流速比球外靜止的空氣快,球四週外側空氣壓力大,往球體四週擠壓,使球不致於脫離空氣運動軌道,即使將吹風機傾斜吹球,球也不會離開空氣運動軌道,此時球所受到力的平衡,即時往上的風力與球本身的重量。

當使用吹風機吹球時,結果顯示如下:

  1. 第1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45分,增為後測之1.44分(增幅99%)。
  2. 第2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74分,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81分(增幅7%);在後測變為1.25分(增幅69%),增幅比第1組小。
  3. 第3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84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74分(降幅12%),原因值得探究;但觀摩演示後第2次小組討論,平均得分為0.86(增幅2%);在後測變為1.54分(增幅83%),第3組的後測得平均得分比第1、2組較佳。
  4. 資料顯示,小組討論後得分雖有增加,但增加幅度微小。

表八、搖擺中空管後,觀察羽毛運動型況對照 中空管下方放置羽毛、上方吹氣

個人臆測答對率(PS)-無小組討論

第1次小組討論答對率-無科學演示

第2次小組討論原因答對率-科學演示後

後測-3
 (PTS-3)

Group-A

0.63

1.40

Group-B

0.83

0.88

1.10

Group-C

0.63

0.97

0.99

1.57

本搖擺中空管實驗中,搖擺方式計有3種,分述如下:

A型: 手持中空管上端當軸,並帶動管徑下端左右運動

X型: 手持中空中段當軸,並帶動管徑上、下端左右運動

V型: 手持中空管下端當軸,並帶動管徑上端左右運動

理論上,當採用”A型”搖動時,羽毛會在桌面上飄動,此時學習者總認為是搖桿下端左右運動,驅使空氣運動,帶動羽毛飄動;但當採”X型”搖動時,即使搖桿下端左右運動,但羽毛卻靜止不動,足見驅動羽毛飄動的原因並不是左右運動的搖桿;如果採用”V型”搖動時,羽毛會沿著管徑內側由下往上運動,顯見有一股力量驅使羽毛往上運動。經進一步探究,當管徑上方空氣因搖桿擺動快速時,管徑上的空氣流速相對比管徑下方快些,相對空氣壓力較小,驅使空氣由下往上運動,帶動羽毛往上飄動。

依上述三種方式運動,分別進行實驗,並取其平均得分值,再將觀察羽毛運動型況對照中空管下方放置羽毛、上方吹氣,結果顯示如下:

  1. 第1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63分,變為後測之1.40分(增幅122%)。
  2. 第2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83分,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變為0.88分(增幅6%);在後測變為1.10分(增幅33%)。
  3. 第3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63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97分(增幅54%);但觀摩演示後第2次小組討論,平均得分仍為0.99(增幅57%),顯示學生對空氣流動產生壓力差,會有基本的認知,但是如細看各種搖擺方式得分,對於「V型」的搖擺方式所產生的吸羽毛結果,許多學生表示無法理解。
  4. 資料顯示,對於中空搖桿產生的上、下壓力差,學生很難理解,但在中空管上吹氣時,仍會認知壓力較小,會帶動羽毛往上飛升。

表九、在懸吊的乒乓球側邊吹風對照紙摺橋樑狀

個人臆測答對率(PS)-無小組討論

第1次小組討論答對率-無科學演示

第2次小組討論原因答對率-科學演示後

後測-3
 (PTS-3)

Group-A

0.41

 

 

0.96

Group-B

0.76

0.83

 

1.03

Group-C

0.74

0.56

1.00

0.83

理論上,在球單邊吹氣,球應會往吹氣方移動。

在懸吊的乒乓球側邊吹風對照紙摺橋樑狀,結果顯示如下:

  1. 第1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41分,增為後測之0.96分(增幅134%)。
  2. 第2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76分,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83分(增幅9%);在後測變為1.03分(增幅36%)。
  3. 第3組的前測個人臆測平均得分率由0.74分,在第1次小組討論後,平均得分增為0.56分(降幅24%),原因值得探究;但觀摩演示後第2次小組討論,平均得分為1.00分(增幅35%);在後測變為0.83分(增幅12%),第3組的後測得平均得分比第1、2組較差,原因也值得探討。
  4. 資料顯示,小組討論後得分雖有增加,但增加幅度微小。

研究結果顯示:

  1. 三個隨機分配編組的小組,對於前測時個人的無討論時的臆測結果與解釋原因,並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F=1.823 , P=.169 >.05),顯見隨機分組可信度高。
  2. 從各小組的前、後測得分成長量來看,除了有關使用不同搖擺中空管方式,對紙片運動的實驗項目,小組間差異性的統計顯著水準較大(F=3.21, P<0.05),其他四個實驗設計,小組間差異度統計顯著水準不明顯。
  3. 個人的先備概念與小組成員不同時,個人會願意投入討論,倘被小組說服時,也會接受小組討論結果。
  4. 般大學科學通識課程有關柏努利原理的應用,學生間彼此無機會相互討論,本實驗研究設計中,發現即使學生無先備概念,就算被小組成員說服概念改變,也願投入討論。
  5. 從學生前後、測的開放式問卷中,擇幾件樣本觀察,會發現學生的概念改變的歷程,如表十

表十、學生概念改變的歷程

組別

就讀學院

前測狀況

前測臆測結果
與解釋原因

後測狀況

後測臆測結果與解釋原因

改變的歷程

A

藝術

PS1

吹紙下方,會會飛起來,因受力;出紙上方,紙不動,因無受力

PTS1

紙會往上飄揚

1. 眼見為憑,記憶與經驗延宕難以連結。
2. 大自然裡總存在一些莫名的奧妙,用感性的字眼比較容易接受。

A

工程

PS1

當吹紙上方時,紙會飄動,原因是吹氣的氣流隨者紙片傳至下方,所以力量較強。

PTS1

紙會往上飄揚

1. 會解釋紙片上方壓力比下方較小
2. 日常生活中,流動空氣無所不在,穿風衣騎車時,風衣容易鼓起也是流動空氣所產生的因果關係。

A

管理

PS3

球會往上直飛,因為風流是往上

PTS3

兩球會相互吸引,因兩球中間壓力比兩球外側小。

1. 會解釋流體速大壓小的現象。
2. 喜用直覺觀察並表現空氣的運動。

B

文學

PS4

“V型”上動下不動時,羽毛不會動,因無任外力作用

PTS4

羽毛沿管徑上飄,因上端壓力大

1. 無法說明上下壓力差的原由。
2. 無法解釋或理解較複雜的的科學實驗。
3. 空氣壓力的感覺太抽象。

B

文學

PS2

兩紙不會動,因無任何力作用利在紙上;小組討論後認為,紙會受力往外往上飛。

PTS2

紙會相互吸引,因紙外側壓力大於內側

1. 會經由實驗則歸納出紙的運動是受流體壓力差。
2. 與日常生活的經驗難以連結與解析。

B

社會

PS5

球不會動,因球體未受到風吹力;小組討論後,以吹風機吹乾頭髮經驗,頭髮會飛揚,所以球會飛揚往外。

PTS5

在B點處上方與下方吹氣,均會使B點上下運動

1. 會解析B點會動,除了直接受力外,當體速度改變時,也會影響其運動。
2. 相同的原理、不同的表徵方式,學習者難以作連結。

C

文學

PS1

  1. 吹紙上方,未知紙會如何
  2. 小組團討後,認為紙會飛起來,但無法解釋原因
  3. 觀察實驗後,團討認為是因為風行程氣流,使紙飛起來

 

PTS1

吹紙上方,紙會往上飛揚,是因為紙上方空氣流速快,壓力小所致。

會觀察並說出影響紙張運動的主要原因是壓力

C

管理

PS5

  1. 球會遠離出風口
  2. 第一次團討後無共識
  3. 科學演示後,第二次團討,認為球會旋轉、內轉與公轉,但未知原因。

 

PTS5

  1. 吹B點下方會使B往下陷。
  2. 吹B點上方,會使B往上飄揚

1.未明示吹B點時,由上往下吹會使B受力下陷,但如在B點上方橫吹,如力氣夠大可能會使B點往上飄揚。
2. 誤認為所有的空氣流動總會產生壓力差,原因在於無法探究力的作用方式與作用點。

 


Copyright (C) 2017 EdUHK APFSLT.Volume 18, Issue 1, Article 11 (Ju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