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藝術管理培訓理念(29.10.2013) 我的藝術管理培訓理念(29.10.2013) 不敢說我有什麼教育抱負。因為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是半途出家。但12年前毅然投入藝術管理培訓工作確有一些個人的想法。 藝術管理學科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當時個人積累了二十多年在藝術管理不同崗位的經驗,也有一些個人的見解,加上先前修讀過藝術管理研究生和EMBA,所以有膽量擔任培訓工作。 因為長期從事藝術管理實務的背景,對優秀藝術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體會,所以我對人才培訓的不少原則,都建基於我本身作為管理人如何要求和培養自己的工作團隊。我的培訓標準是自己要願意聘用我訓練出來的人,我期待他們擁有的特質就是我的培訓目標。 不過我認為本科課程的目的不僅僅是職業訓練。因為每一位管理者要求的工作方法不同,初級藝術管理人員的在職訓練應該由他的上司負責,在學校學習的一套只供參考。個人認為本科課程的重點是應該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其實這些也是僱主最關心的, 專業技能和知識僱主只需花一點時間就可以培養,但僱員的綜合素質和價值觀僱主很難改變。 我認為一個優質的藝術管理人員,他對藝術的認識(藝術作品和理論方面)應該不少於一個主修藝術的本科畢業生,並需要有管理、財務、行銷推廣、基本法律等方面知識,故此在本科短短四年時間很難達到這個培訓目標。因為這個原因我基本不鼓勵在本科修讀藝術管理(除非是雙學位)。 假如設置藝術管理的本科課程,我認為專業方面的培訓應該以藝術知識和技能為主,管理、行銷等只是輔助性質,務求令學生在畢業時具備一個「藝術傳播者」的能力。 作為老師,我最關心是如何把課上好,課堂要生動和互動,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促進學生多角度思考,把課堂的學習效果最大化!我設計課程時也非常關注可以促進學習效果最大化的其他因素。 我對學生的背景很重視,一方面希望有不同背景的學員,帶來多角度思考,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學員的年齡和成熟度相差太遠導致影響授課的深入程度。2002年我替香港藝術學院設計專業文憑課程時,堅持四分之三的學員應該是在職的藝術管理人,因為相信這個比例的學習效果最好。兩年後收生沒有辦法達到這個比例,我選擇停辦這個課程。我也許太固執了,但沒辦法違背自己的原則! 我認為碩士是學習藝術管理合適的階段,專業涵蓋的範疇應該盡量全面, 最好為學員提供實踐機會。但個人認為不應該局限於專業培訓,重點應該是開拓學員的視野,提升他們的思辯和研究能力。 這是一般短期的專業培訓沒有可能達到的。不少打算到海外留學的學生關注課程內容將來回國後能否用上(因為地域和文化的差異), 我的意見是不用擔心,因為提升了思辯和研究能力自然更能融匯貫通,終身受用。 至於更高層次如EMBA或EMA等課程,更需要針對學員的專業背景和業界培訓的目標設計。學員們擁有一定年資的工作經驗,往往是學習效益最大化的先決條件。因為他們之間的互相學習非常重要。 教育應否產業化無疑是非常具爭議性的議題。從成本效益的角度考慮,個人不反對教育產業化,也不反對Taught MA(授課碩士)課程自負盈虧的大原則。不過自負盈虧原則套用在藝術管理的碩士課程上並不合適。因為現時香港大部分大學沒有本科的藝術管理課程,所以沒有政府資助聘用的専任藝術管理教師。要完全靠Taught MA學費承擔專仼教師的風險很高,結果教師要負責的教學工作量自然比較大,很難有時間做調研,那教學很容易會缺乏支撐。個人認為這是本地藝術管理教育的困局。 既然我們的大學是非營利機構,產業化的目標也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社會爭益,那自負盈虧的原則是否可以不以個別課程為基礎?而是通過有市場的課程資助市場小或成本高、但是有社會價值的課程,達到整體營運的自負盈虧的原則。 我也許太理想主義了,但對我來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